第141部分(第1/4 頁)
至於說到這時代整個政體的改革,太史慈卻有了新的想法,此時的太史慈已經不再是那個幼稚的政治入門者,現在的太史慈早已經摒棄了在這時代實現民主的幼稚想法,而且對於前一段時間一直想要搞的“三省六部制”也不大推崇了,經過反覆的思考比較,太史慈才驚訝地發現,其實自秦代一直到現在一直沿用的“三公九卿制”是一種非常先進的政體制度,可以說,一點都不比“三省六部制”差,東漢政治的腐敗就是世家大族的寡頭政治的原因,與“三公九卿制”毫無關係,既然如此,自己又何必大費周章,弄出個什麼三省六部制呢?只要有了科舉制度,再和這個“三公九卿制”結合起來,自己日後奪得天下後的基礎已經被牢牢的打下了,萬不可向光武帝劉秀那樣,把自己的權力分散出去,在這時代,權力必須集中在君主的手裡,否則就是國家分裂的局面,至於何時實現民主,那就是太史慈之後的人的事情了。
當然,說到科舉制度,太史慈的分類就要比歷史上的科舉制度全面得多了,太史慈按照“君子配五德”的說法,把科舉考試分成了五大類,代表著五大階層,在青州所有的政府部門中,必須講究後世人所謂的:“專業對口”,比如若是一個人對農業毫不瞭解,那麼他絕對不可能出任農業部門的官職,各個部門的官吏無不是對這個行業十分熟悉的行家裡手,他們掌控這些部門,各行業的發展當然是蒸蒸日上了。
這期間,青州外部的好訊息也不斷地傳來,其中最讓太史慈高興的就是于禁大軍已經攻克了渤海,冀州渤海郡已經成為了太史慈的囊中之物,本來太史慈有點擔心冀州刺史韓馥會對此提出異議,結果袁譚這小子是分配和太史慈,居然在這時候帶著自己的殘部向幽州逃去,投奔公孫瓚去也,這下子,太史慈可有了藉口,當然是在渤海郡修整一段時間,在對袁譚進行追擊,在這段時間內,在渤海郡的青州軍不能退兵,要和公孫瓚交涉,至於說和公孫瓚交涉到何時,在渤海郡修整到何時,那就是勢頭正盛太史慈說了算了。韓馥哪裡還敢說個不字?
袁紹現在動向不明,不過他在冀州恐怕已經討不到好了,因為現在冀州的世家大族開始紛紛拜訪在甄氏家族“作客”的郭嘉,顯然是想要透過郭嘉和青州拉好關係,甄氏家族更是和郭嘉親近得不得了,那媚骨天生的張夫人更是實現了自己對郭嘉的承諾,所有賣往青州軍方的東西全部按照收購價。
許褚更是從長安傳來了訊息,大家已經安全的到達了長安,並且王越的那個得意門生——史阿已經來到了長安,令太史慈長出了一口氣。更無端地想起了蔡文姬的仙姿玉容,徒增幾許思念。
轉眼間,又是一年春暖花開,青州已經日漸穩定,太史慈心滿意足之下,眼睛已經放到了青州之外。
天下,我來了!
只是太史慈卻想不到,在他出徵之前,與小貂蟬的一段兒女私情先湧到了自己的面前。
第一部 第十卷 第七章 改制(三)
“一場戰爭到底取得怎樣的結果才算是勝利呢?”太史慈的聲音在臨淄五德院的“金德”大廳中迴盪,作為五德院“金德”也就是“軍旅”學科榮譽教授的太史慈實在是不大夠格,因為自臨淄五德院建立以來,太史慈還是第一次在這裡講課,不過沒有人怪他,畢竟這兩年來青州一直對外連連用兵,去年更是有青州改制的這等重大事件需要太史慈全盤操控和主持,所以太史慈不能來上課那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
反倒因為這樣,這位青州戰神太史慈被外人蒙上了一層神秘的光環,越發地吊起了五德院學生的胃口,尤其是在說書先生嘴裡無比精彩的平原大戰更是令這些學生無限渴望能夠聆聽太史慈這戰無不勝的青州刺史的一堂課,故此,今日一聽說太史慈來講課,五德院中所有有志於未來從軍的學生密密麻麻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