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第1/4 頁)
與名作家靈魂對話:韓少功評傳(選載) 作者:孔見
城牆邊上的童年(1)
如果母親沒有記錯的話,韓少功出生的時間應該是1953年1月1日深夜。照說這是新年的第一個日子,街面上洋溢著喜慶的氣氛,是很容易記住的。選擇一年的第一個日子來到人間也是個不錯的主意,全世界都在慶祝你的光臨。不過,考慮到是陽曆的新年,中國人並不太當回事,況且韓母晚年的記憶猶如一堵斑駁的牆,能把事情記清楚實屬僥倖,因此這個日子也不能全然確定。當然,生日是對是錯是吉是兇已經不重要,重要的是韓少功出生了,在母親的血泊中睜開了一雙細長的眼睛。他並不知道自己到了哪裡,有什麼事情等著他。也許是因為叵測的驚恐,也許是因為別的,他發出了異常嘹亮的哭喊聲,這在深夜裡聽起來像是掉進水裡的人的呼救,把夜的黑幕撕開了一條長長的裂口。大人們手忙腳亂的,他們自然不會去探究嬰兒哭啼的原因,只是從夜空中裂口的深度判斷他是一個健康的孩子,底氣相當充盈。大人通常把一個孩子的哭啼當成歡笑來對待。生產是在醫院裡完成的,沒有人發現他的心跳脈搏比一般人要慢許多。
卸下十個月來愈益沉重的包袱,韓母深深地嘆了一口氣。丈夫韓克鮮遠在千里之外的戰場,生死未卜。她覺得很累,沒有表示出更多的歡喜。從她肚子裡掏出來的孩子已經有三個,這在當時雖不算多,但家裡此時還住著一個姑姑,還有從鄉下來求學的親戚的小孩,生活全靠丈夫和姑姑的工資開銷,這已經讓她在菜市上頗費躊躇了,現在飯桌上又要添一雙筷子,隨之而來的還有許多麻煩囉唆的事情。
韓母名叫張經星,出身湖北省石門縣一個大戶人家,接受過西式教育,畢業於北京一所美術專科學校,一度在學校裡給學生上繪畫課和書法課。她喜歡帶著一群學生到野外寫生時的那種忘情山水的感覺,但這種感覺後來只能以懷念的方式跟隨著她。由於接二連三的生育,加上繁重的家庭勞務,她最終不得不放棄公職和自己的專業,成為一個全日制家庭主婦——這並不符合她少年時代的夢想。畢竟,在同時代的女性中,具有這樣學歷的人是很少很少的,有如此學歷而又做家庭婦女的人可就更少了。
此時此刻,韓父所在的部隊正在廣西莽莽蒼蒼的大山的旮旯裡,進行艱苦的剿匪戰鬥。韓父出生於湖南北部的澧縣,一個家道中落的地主家庭,中學畢業後曾經當過一陣子教師,也當過地方報紙的記者。抗日戰爭爆發,國土不斷淪陷,人心惶惶不安,學生也無法靜下心來讀聖賢之書,學校的教學難以為繼,他於是投靠了在國民黨軍隊裡的老鄉,在軍中任職,步步提升,最高軍銜直至中校。曾經在長江中下游的湖區,一度擔任抗日自衛大隊大隊長,用在《孫子兵法》、《三國演義》、《水滸》中學到的戰術與日偽軍周旋,有過一些規模不算太大的戰鬥接觸,但似乎沒有什麼值得書寫的可歌可泣的悲壯場面。這段歷史隨著他本人的歿世,已經不再為人所知。兒女們只依稀聽說,他接待過周恩來、葉劍英、陳毅等中共將領,聽過他們的講課。
國民黨軍隊內部派系複雜,韓父所投靠的將領在權力鬥爭中漸漸失勢,最終離開軍隊改任長沙市市長。作為同一條藤上的瓜,韓父隨之到長沙市政府任職。和當時的許多官員一樣,除了按時上下班,他私下裡還兼著做一些小生意,用攢積起來的錢在長沙城牆邊上蓋了一幢房子,把家小安置在其中。國內戰爭爆發後,執政的國民黨政權人心大失,風雨飄搖。不知是像後來他所說的同情革命,還是兩邊下注為自己留條後路,韓父暗中積極參加了共產黨組織的地下活動,成為“進步軍人協會”的活躍中堅,參與“反飢餓、反內戰、反倒退”的鬥爭。一些地下印刷品在他家集散。他利用自己的公開身份和人脈關係,掩護過當時湖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