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一段唱詞(第1/2 頁)
永樂九年,臘月。
剛喝完臘八粥,過年的氣氛就濃了。京城各大市早早的掛起了紅燈籠,人來人往的商鋪中,多是採購年貨的百姓,連代寫書信的老秀才們,也鋪開紅紙寫起了對聯。
只是宮中遠沒有民間熱鬧,此時寬敞的武英殿內只站著兩個人,更顯得空曠、清冷。
“三年自是不要見、五年太平城外見、七年祖地皇陵見、九年上清宗壇見、十年過後再一年,萬家團圓祭祖先。”唸完,朱棣輕笑一聲,“果然又多了兩句,看來他們父子還是沒見成。”
“上清宗壇在茅山,臣守了好幾個月。”戶科都給事中胡濙,三十多歲,面板粗糙、滿身風霜,卻仍沒掩蓋住身上的書卷氣。
朱棣大笑起來,隨意的在大殿中活動腿腳,“上清宗壇,這句也是兩年前才出現的。怕是知道你在尋仙,才故意有此一說。”
胡濙尷尬的笑了笑。
“先帝幼時曾出家為僧……”朱棣說著,似是一臉瞭解的輕笑道:“修道?我不會信。尋仙?他也不會信。”
“聖上,臣查得,這唱詞最早在蘇州出現。這次,最後兩句也是出自那裡。因而臣猜測,這編詞之人或許就在附近。”胡濙回道。
“蘇州?”朱棣回頭看著胡濙,隨即問:“你覺得他在蘇州?”接著又笑著搖頭道:“這幾年,你也算是把京畿一帶翻了個遍,呵。”
“回聖上,臣探訪到,程濟曾到過蘇州。”胡濙補充道。
“程濟?”朱棣微怔。
“先帝時,翰林院編修。傳聞此人修道,能觀天象。”胡濙輕聲道,“當年,也是他安排了父子二人離京。不過,他們父子分開而行,因此程濟才會私自潛入蘇州尋人。但臣以為,其子當時不過七歲,這年紀的孩子極易夭折。怕是他也如臣一般設想,才幾次三番留言約見。”
朱棣搖頭,顧自走回案几前,隨口道:“未必。當年宮中失蹤之人不少,就連太醫院都有人跟隨。這寫詞人,可能是他們,也可能誰都不是。”說著,頓了頓,輕念:“十年過後再一年,萬家團圓祭祖先。”隨即輕蔑一笑,“兩年內,想要天下大亂……有志氣!”
胡濙跟著走回階下,“聖上,蘇州的民心一向不穩。太祖皇帝用重賦牽制,但當地確實富庶,效果有限;而張士誠餘孽時有活動,常常用些小利收買人心。因此,民間各種讖言、唱詞……臣不敢說十之八九,至少四、五成出自那裡。”
朱棣苦笑一聲,嘆道:“去年雖大勝前元,但斬草未除根,北邊遠沒到太平的時候。更何況今年浙江海溢,湖廣、河南等地分遭水災,而河南、陝西又是瘟疫橫行。”接著,抬眼盯著胡濙說:“你可知蘇州府的官田稅糧,佔我大明稅糧的一成。朕相信,民心是思穩的,百姓比朕更不想變。”
胡濙長揖道:“臣明白。”
“朕知道你提這個,定有原因。說吧。”朱棣微笑道。
“回聖上,這唱詞雖不能全信,但……蘇州一地,牽一髮而動全身,如果凡事能把控,有些事也不是不可一試。因而,臣有個不情之請。”
胡濙低著頭,像是鼓了鼓勇氣才說道:“臣想將計就計,找人至蘇州假冒其子,引蛇出洞。那孩子今年已經十六了,若是用這兩年好好安排,依臣之見即便不能引出他們父子,也能肅清各方勢力,還蘇州一片清明。”這些話說的極為忐忑,說完,不敢抬頭。
當年聖上進京,奉天殿一場大火,失蹤了很多人,這其中就有那對父子。自此後,建文朝沒了,不僅沒了這年號,甚至《太祖實錄》都……這是聖上的心病。因此才有鄭大人出海、才有自己這道密旨。
但鄭大人率幾萬人的無敵艦隊、展大國氣象、引萬國來朝。而自己,七品小官、脫離朝堂,還搭上了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