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部分(第3/5 頁)
瑞篇》。
按:《後漢記》十二:“元和二年二月,鳳皇集於肥。五月丙戌詔曰:‘鳳皇、黃龍、鸞鳥比集七郡。神雀、甘露降自京都。’”《東觀漢記》:“元和二年以來,至章和元年,凡三年,鳳皇三十九見郡國,麒麟五十一,白虎二十九,黃龍三十四,青龍、黃鵠、鸞鳥、神馬、神雀、九尾狐、三足烏、赤烏、白兔、白鹿、白燕、白鵲、甘露、嘉瓜、秬秠、明珠、芝英、華蘋、朱草、連理,實日月不絕,載於史官,不可勝紀。”《古今注》:“元和二年,甘露降河南,三足烏集沛國,麒麟見陳,一角,端如蔥葉,色赤黃,芝生沛,如人冠。”章帝章和二年(公元88年),充六十二歲。
罷州家居。《自紀篇》。
自免還家。《後漢書·王充傳》。
友人同郡謝夷吾上書薦充才學。肅宗(章帝)特詔公車徵,病不行。《後漢書·王充傳》。謝夷吾薦充曰:“充之天才,非學所加。雖前世孟軻、孫荀,近世揚雄、劉向、司馬遷,不透過也。”謝承《後漢書》(范曄《後漢書》本傳注)。
和帝永元元年(公元89年),充六十三歲。
續《講瑞篇》稿。
按:《講瑞篇》雲:“至元和、章和之際,孝章耀德。”則其續稿,已在章歿後,故志於此。
和帝永元二年(公元90年),充六十四歲。
年漸七十,時可懸輿,乃作《養性》之書,凡十六篇。《自紀篇》。
年漸七十,志力衰耗,乃造《養性書》十六篇,裁節嗜慾,頤神自守。《後漢書·王充傳》。按:臧琳《經義雜記》四曰:《後漢書·王充傳》:“充年漸七十,志力衰耗,乃造《養性書》十六篇,載節嗜慾,頤神自守。”案充所著《論衡》八十五篇,今本無缺,而《養性書》失傳,隋、唐志亦無著錄。《論衡》末有《自紀》雲:“章和二年,罷州家居,年漸七十,作《養性》之書十六篇。養氣自守,適食則酒,閉明塞聰,愛精自保,適輔服藥引導(以上疑用十六篇之目),庶冀性命可延,期須不老。既晚無還,垂書示後。惟人性命,長短有期,人亦蟲物,生死一時。年曆但記,孰使留之?猶入黃泉,消為土灰。上自黃、唐,下臻泰、漢而來,折衷以聖道,析理於通材,如衡之平,如鑑之開,幼老生死古今,罔不詳該。命以不延,吁嘆悲哉!”讀此,可想見其書之彷彿。
年漸七十,乃作《養生》之書,凡十六篇。《會稽典錄》。
昔王充著述,制《養氣》之篇,驗已而作,豈虛語哉?《文心雕龍·養氣篇》。年七十餘,乃作《養性》一十六篇。韓愈《後漢三賢傳》。
按:《會稽典錄》作“養生”,“性”、“生”字通。《文心雕龍·養氣篇》作“養氣”,蓋《養氣篇》為《養性書》之目。“年漸七十”與“七十餘”義異,韓氏失之。王充年在順耳,道窮望絕,懼聲名之偕滅,故《自紀》終篇。《抱朴子自序》。按:六十耳順,雲“六十”者,舉成數也。仲任六十二罷州家居,年漸七十,作《養性書》,而《養性書》目,已見《自紀篇》,則其《自紀篇》非六十歲時作也。
和帝永元三年(公元91年),充六十五歲。
和帝永元四年(公元92年),充六十六歲。
和帝永元五年(公元93年),充六十七歲。
和帝永元六年(公元94年),充六十八歲。
和帝永元七年(公元95年),充六十九歲。
和帝永元八年(公元96年),充七十歲。
永元中,病卒於家。《後漢書·王充傳》。
按:永元共十六年,其雲“永元中”,故志於此。吳榮光《歷代名人年譜》推定仲任為八十歲。梁廷燦《歷代名人生卒表》因之,並未考也。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