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頁(第1/2 頁)
想想蕭訊昨天看完這奏疏的反應,便可知道眼前的這群人都是怎麼樣的震撼。
奏疏大致翻譯如下:蕭寧言及昨日乍然聽到吳、柳兩家的小郎君提及自家老父親,言語不恭,多有不屑,那叫一個五雷轟頂。
繪聲繪色地論及自家父親駐守邊陲多年,上陣殺敵,禦敵於外,保國安民,幾次出生入死,命懸一線。
卻原來在京城的人眼裡,蕭諶成了自甘墮落的世族敗類!
國之大事,在祀與戎。一國將士為國衝鋒陷陣,不畏生死,護國家安寧太平,保朝廷不受外敵侵擾,最後卻成了自輕自賤!
一個御史,一個少府,皆是朝中重臣;話雖出自稚子之口,然稚子宛如白紙,若非耳濡目染,鸚鵡學舌,豈能說出輕蔑重臣之言。
由此可見,瞧不上滿朝守衛邊陲的人並非稚子,而是當朝重臣。
身為人子,聞父被辱,痛徹心扉,可這都不及對朝堂的擔心。
縱為稚兒,得蒙父親教導,蕭寧亦知將士守衛邊境之重。
然若朝中重臣,不敬將士,出言相辱,上行下效,寒的卻是天下將士的心;長此以往,若無人願意駐守邊陲,國安以寧?
至此畢,最後的話,最是引人深思。
雖然重文輕武,朝中的文臣,世族,盡都是瞧不上武將的,但從來不敢把話說破。
今天,偏就蕭寧說破了,只為幫天下將士爭一口氣。
蕭寧的奏疏讀完,朝堂肅然無聲。
作為太尉的老頭楊純第一個跪下了,這位可是憑著軍功走到太尉這個位子的,最是清楚為將者遭受的白眼。
而且眼下的情況明擺著是有人借著小兒打鬧的事,意在拉丞相下馬。
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他們都是同一條船上的人。
要是自個兒為自個兒辯解,總是讓人聽不進去的。有別人幫他們說話,意義完全不同。
蕭寧說得聲情並茂,利害關係也道得清楚,太尉什麼話都不用說,只跪下,自然有其他人配合。
武將們,確實挺受欺負的。畢竟世族出身的人,少有願意徵戰沙場的。連蕭諶這麼一個世族出身的人上了戰場,都被人視為自甘墮落,可見他們這些平頭百姓,受了多少欺負。
蕭寧說出的是武將們素日不敢說出的委屈,立時間,不少感同身受的武將老淚縱橫地道:「陛下,切不可寒了天下將士的心。」
總的來說,滿朝的武臣幾乎大半都跪下了,也就讓吳、柳二人都看傻了眼。
這跟他們預想的不一樣啊!
別說他們兩個了,哪怕是小皇帝也絕想不到,蕭寧年紀雖小,竟然有如此見識,實在出乎人的意料之外。
瞧瞧跪下的大半武將,便知道蕭寧說到武將們的心坎。小皇帝雖小,總明白一點:眾怒難犯。
「太尉請起,諸位將軍請起。」小皇帝連忙喚人起來。
「陛下,臣等非迫於陛下。只是臣等實在委屈。」話不必多,上戰場的人都是大老粗,難得在殿前抹淚,多少人看得目瞪口呆。
「臣等為陛下,為大興,為百姓出生入死,臣萬死不悔。可臣不願意受人折辱。世族公子上戰場是自輕自賤嗎?那臣等都算什麼?自尋死路?陛下,請陛下為臣等做主啊!」
這麼一位哭得抑揚頓挫,聲情並茂的,真是令聞者傷心,聽著落淚。
一聲聲喊著陛下,全然是將希望寄託在小皇帝的身上,驟然間讓小皇帝覺得,他真是皇帝啊!
為大興守衛邊境的將士,盼著小皇帝主持公道,不就等於說,天下的武將都認他這個皇帝,比起那些文臣嘴裡唸叨著只有他這個皇帝,其實卻拿他當傻子一樣的哄,還是武將更實在。
小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