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初出茅廬(第1/2 頁)
我輕快地穿過曲折的迴廊,心中反覆咀嚼著方才所見所感。這府中,似乎每個人都攜帶著一段傳奇,而今日,又將開啟一段新的傳說。
晚餐的準備,我亦有參與。過去幾日,我幾乎整日泡在廚房裡,與那裡的師傅們打成一片;前世的我便對烘焙和烹飪情有獨鍾,料理起飯菜來自然得心應手。
廚房裡有一位姓郭的廚娘,人稱郭二孃。她是韋家分家後新招來的幫手;她有一對兒女,女兒已嫁為人婦,育有一個活潑的小女孩,偶爾她會帶著小外孫女一同前來。
聽聞郭二孃曾是長安某知名酒樓的首席大廚,但具體是哪家,我未敢多問。
這幾日,我總想尋個由頭外出逛逛,主要是想探探市場——心中開甜品店的夢想尚未熄滅。
在整理舊物時,我在一件外衣內發現了一個小小的錢袋,裡面裝著一些開元通寶,數了數,竟有48枚。
我在心中快速估算了一下,開元年間,十五枚通寶可購得一斤大米,若以現世的市價,三元一斤大米計,一枚通寶大約值兩毛錢。
看來,這筆錢只夠買些棉線……
我不禁輕嘆,感覺夢想似乎更加遙不可及了……
雖然韋老二曾說回來後會幫我找個鋪子,但聽起來更像是隨口一說。
唐代的階級界限雖比其他朝代寬鬆,卻也未有主人出資助僕人開店的先例。
即便真有鋪子,那也是韋家的產業,我頂多幫忙經營,分紅無望。
思來想去,還是自己創業更為合適。
於是,我提前做起了規劃。
昨晚輾轉反側之際,我思考了許多。
若真能開店,包裝上也能做些創新。
紙盒面向平民百姓,對於韋家這樣的門閥士族,可以定製些木質的抽屜盒或天地蓋盒,只是我對木材不太瞭解,需找些無味的木材,以免蓋過點心的原味。
但眼下,我的主要任務是準備今晚的晚餐。
見到我到來,郭二孃顯得頗為高興。
我先前做的點心,都給她留了一份,給她的小外孫女嚐嚐。
唐朝人喜愛甜食,無論老少,都對甜食情有獨鍾。
我又一次感到,開店的想法,可行性頗高。
至少,在沒有惡性競爭和同行打壓的情況下,不太可能虧本。
以豌豆黃為例,豌豆早已被人種植培育,到了唐朝,技術已相當成熟,因此價格也極為親民。
而且豌豆的出渣率低,幾乎無浪費。
我又不禁想到了生意經。搖搖頭,將這些念頭暫時拋開。
我來此是為了給韋鑾準備些點心。
韋老二說,韋鑾喜愛甜食。
那糖三角這樣甜膩的甜點自然是首選。
為了製作這個,我昨晚就已提前發好了面。
我揉好面,捏成大小一致的面劑子,大約是餃子皮的兩倍大,本想做得小巧些,畢竟這是飯後甜點。
在我家,糖三角被稱作“糖包子”,顧名思義,是以糖為餡的包子。
唐朝常用的糖是麥芽糖,它粘性好,易消化,但過於粘稠,不宜直接做餡。
於是,我想了個辦法,將麥芽糖中摻入麵粉,變成了麥芽麵糰。
但這樣一來,麥芽糖的甜度就降低了。
為了讓糖三角更甜一些,我在裝盤後,又澆上了一層用麥芽糖和水熬製的糖稀。
忙碌一番後,我才發現,郭二孃他們不知何時已圍在了我旁邊。
這些天,由於我常在廚房做甜品,郭二孃慷慨地分給了我一個灶臺。
灶臺靠近“員工餐廳”,與郭二孃平時用的灶臺正對著。
“二孃,要不要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