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部分(第4/5 頁)
地來自於學校,更精確的說,我們眼中最努力的人,就是那些最能拼命看書和做題的人。實際上,這種理解是極其片面而幼稚的,因為看書和做題本身都是為了一個極其鮮明的目的——透過考試。這種勤奮的付出極其純粹,一般而言,更多的複習時間和更高的複習強度都可以直接提高考試的分數,二者之間的聯絡鮮明而直接,每個人都看得懂。?
但生活的美妙之處卻在於,很多事情在我們沒做到一定程度之前,是完全沒法理解的。
這就好比學英語,十幾年漫長的歲月裡我都在幻想,要透過多麼複雜的流程、多麼精密的設計、多麼全面的涉及和多麼不可思議的努力,才能像說中文一樣說英語,並且不必在開口之前設計它的句式時態詞彙然後再流利地“背誦”出來。誰不是這麼設想的呢?可惜,它從來沒有實現。
直到去了美國兩年左右之後,我忽然發現自己可以已經毫無障礙地說一口流利的英語了。這並非由於採用了什麼新的學習方法,而是因為去了印第安納之後身邊中國人很少,在沒有選擇的情況下,只能被迫用英語去交流和表達,在這個過程中我並沒有認真想過自己每天進步了多少,也沒有階段性的檢驗學習效果,只是不停地去聽和說,因為沒有選擇嘛。忽然有一天我才意識到:咦,自己好像真的做到了。
一個人能獲得的最可貴的能力,都和掌握一門語言一樣。付出的努力不能獲得即時的回饋,甚至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內沒有任何收穫,直到積累到了一定的階段後,忽然爆發出驚人的力量,連你自己都不清楚這一切是如何發生的。比如鍛鍊身體、讀書寫作、或是做生意,經歷了足夠的量變終於引起質變的成功,大部分人卻終身難以企及,並不是因為太笨——恰恰相反,是因為他們都太聰明瞭。
觸發人類行動的最基本原理被稱為反射,我們是需要即時回饋的物種,所以絕大多數人對於世界的理解度是線性的。但在更多情況下,事物卻是在漫長的潛伏震盪後爆發,才達成突破的。我現在時常覺得,人在少年時期更容易掌握語言、樂器、美術等這些成年後很難學的技藝,並非因為從小就天資聰穎,而是孩子很少會在每個星期都質疑一次自己的收穫,都是悶頭一練好幾年,直到學會了才知道:哦,自己已經會了。只有聰明的成年人,才相信1本書讀懂易經、10句話揭秘馬雲的成功之道、30天成為吉他高手的故事。
簡而言之,在現實生活中,付出和結果之間往往沒有那麼立竿見影的聯絡。離開學校後遇到的很多事情,都不再像做題和考試之間聯絡得那麼緊密,很多人的付出就變得淺嘗輒止。最可貴的努力,是選擇一個正確的方向,即使無法立即獲得回報,但依然能付出十年如一日的專注和熱情。最終的結果也許不足以讓你獨孤求敗,但足以出類拔萃。
4、人這一生中是否有一個節點,過了之後一切都會好起來?
仔細想想,我們的一生好像都是在實現目標中掙扎著度過的。上初中時老師告訴你,中考的淘汰率是最高的,只要闖過去,上了高中一切就好了;但上了高中發現不是那麼回事嘛,高中老師又說了,考上大學就進了天堂;於是你考上了大學,依然空虛迷茫各種草樣年華,父母老師又告訴你,找到工作就好了;工作之後發現煩惱和憂慮依然都在,女朋友就給你看馬雲的故事,告訴你等你事業有成就好了……
人這一輩子,每一個階段都有新的痛苦和顧慮,週而復始,生生不息,絕對不會因為你考上大學,事業有成,迎娶了女神就從此美滿無缺,但每一個階段也會有無法替代的快樂。生活不是安徒生童話,也不是好萊塢電影,從出生的那一刻起直到生命的盡頭,都不存在什麼節點,過去了之後一切幸福美滿無憂無慮。
每一段歲月都有它存在的價值,沒有高低貴賤之分,都不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