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第3/4 頁)
窮人和具有愛國心。他不再墮落下去,他擁有了國家的外衣,特別是那些沒有榮譽頭銜和共和主義頭飾的人”。衣著、語言、對窮人的舉止、在城市和陸地上的工作,這一切都成了愛國主義的範疇。那又是什麼把私人與公眾人物區分開的呢?書 包 網 txt小說上傳分享
法國大革命及國外的影響(3)
隨著私人與公眾精神特徵的合併,政治行為並不限於巴黎地方性議會和更為根本的報紙。最臭名昭著的例子可能就是1794年2月5日羅伯斯庇爾名為《關於政治的道德準則》的演講。為了證明“在大革命中人民政府的主要動機是既高尚而又恐怖的”,這位公眾安全委員會的發言人把共和國的高尚與君主制的墮落做了比較。他說:“在我們國家,我們希望用道德代替利己主義,用誠實代替名譽,用準則代替習俗,用義務代替財產,用理性的王國代替專制的方式,用對墮落的蔑視代替對不幸的蔑視,用驕傲代替傲慢,用靈魂的崇高代替自大,用對榮譽的熱愛代替對金錢的渴望,用功勳代替陰謀,用天才代替智慧,用真實代替光彩奪目,用充滿魅力的快樂代替無聊的*,用人性的偉大來代替偏狹。”他接著說,“在法國大革命中,不道德就是失策,墮落就是反革命。”
雖然革命者認為私人利益不應該在公眾政治舞臺上出現,但他們確信私人特徵與公眾道德還是密切相關的。1793年11月,在里昂成立的共和國臨時警戒委員會正式提出:“每一個市民都必須經歷真正的共和,把自己投入到改變法國命運的大革命中去……那些仔細權衡利益得失的人,那些計算著每一塊土地、每一家事務所、每一個人才的價值的人,如果自稱是共和主義者,那就是徹頭徹尾的欺騙……讓他們離開這片自由的土地,因為人們很快就會認清他們到底是些什麼樣的人,他們不潔的血液會弄髒這片純潔的土地。”總而言之,用革命的觀點來看,政治就是盧梭主義。完美的公眾生活需要完全沒有私心。不可能透過政黨和利益集團來調節國家和個人的關係,但希望個人能實現反映外部國家革命的內在的私人革命。後果就是,在很大程度上私人生活被政治化了,公眾的威脅幾乎要吞沒掉私人的部分。按里昂革命主義者的說法:“共和只歡迎那些自由民。”
在公眾侵入到私人空間的事例中,最經常被提到的就是在服裝上的表現。從1789年的法國議會開始,服飾就被注入了政治意義。米什萊是這樣描述第三階級和貴族間的差異的,他形容第三階級代表是“一群穿著黑衣服,衣著樸素的人;而貴族代表是一小群衣著光鮮的人,他們戴著有羽飾的帽子,衣服上有花邊和金飾”。按英國人約翰?穆爾的說法,這形成了這樣一種狀況:“衣著平實或者略顯寒酸就會被認為是愛國的表現。”
1790年,時尚雜誌是以“憲法的服裝”來描寫婦女的衣著的。而到了1792年,這就成了“代表平等的全套服裝,包括在共和國婦女中非常流行的帽子”。按1790年《流行與欣賞》雜誌的說法,在1790年,貴族們都穿著全國流行的顏色,“愛國的婦女穿著高貴的藍色衣服,戴著*絨的帽子,上面還有緞帶和三色的帽章。最初,男士的服裝樣式並不是十分精確,但很快也形成了一個嚴格的記號體系。它以公眾化的方式來表現私人特徵。可以從鄙視戴帽章這一點認出溫和派和貴族來。1792年以後,紅色的自由之帽、卡曼紐拉短茄克和寬鬆的褲子成了共和主義者的標誌,這才是真正的共和主義情感。”
從1793年開始,服裝所包含的政治意味就更多了,以致國民會議不得不重申“裝束的自由”。這個法規看起來似乎可有可無,因為“沒有人會強迫其他人按特別的方式來穿著……冒著被認為是個罪犯的危險”。國家國民會議的決定表明,法令是直接反對那些婦女俱樂部的。那些俱樂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