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靜書樓與報紙(第1/2 頁)
有好事者估算顧昭究竟用去了多少糧食施粥,得到的結論是最少三萬石,最多五萬石。
這個結論一出,震撼了無數人,大量真正的災民感念顧昭的恩德。
那些沒有受災的百姓不願理解其中彎彎繞繞,反而責怪顧昭粥里加麩糠,太難吃,不把人當人,唾罵顧昭的不在少數。
只有那些真正受災的百姓,最是清楚怎麼回事,相比較其他施粥的文武公卿人家,用純米煮好粥,卻每日量及少,根本沒幾個人分得一口半口,顧昭的施粥,摻了麩糠,口味差一些,卻一整天都有得吃,實實在在幫助大量災民活了性命。
“外面都說昭姐兒施粥用去了三五萬石糧食?”這個訊息傳進侯府,顧侯爺黑著一張臉,老太君祖母、崔氏則是連拍大腿,痛心疾首。
老太君祖母柺杖戳著地板,罵道:“敗家的玩意,老大怎麼生出這麼個女兒,當初還不如不要把她找回來。”
老太君祖母前大半輩子都在鄉下,現在做為侯府老太君,雖然看上去榮華富貴,但實際上能拿得出手的銀子不過千餘兩。三五萬石糧食是多少銀子?哪怕不按照糧價最高的時候算,只按照一兩三錢銀子一石算,那都是五六萬兩銀子!
一想到五六萬兩銀子,全讓顧昭白白餵了災民,老太君祖母便覺得心肝都在疼,恨不得親手把顧昭這個孫女摁水裡溺死得了,免得活在世上氣她。
崔氏掌握侯府中公,要安排侯府所有開支,一兩銀子恨不得掰開來用,有時候十幾兩銀子都讓她愁半天,現在侯府還欠著外面上千兩銀子的債務。
可顧昭呢,幾萬兩銀子眼都不眨一下全扔給災民了。
這兩年多時間,侯府其實陸續開了四家鋪子,只可惜顧家上下找不出一個會經營的,沒有一家鋪子真正賺到了錢,都不過是勉強維持。
值得一提的是,侯府其中一家鋪子模仿顧昭的甜品店,也開了一家甜品店,還恬不知恥的問顧昭要所有甜品方子。
顧昭倒沒有吝嗇,除了上市不足一個月的新品,其他方子都給出來了。
可惜這也並沒有讓侯府的甜品店賺到多少銀子。
只因為這兩年多時間,模仿顧昭甜品店的鋪子,在京城足足幾十家,競爭過於激烈,不過他們都只能做做普通百姓的生意,真正的貴族圈還是隻認顧昭鋪子的甜品。
一是顧昭甜品店定期有新品。
二是仿品仿得再好,那也是仿品,做為貴族,沒誰拉得下臉去買仿品,說出去都丟人。
當然,顧昭雖然做高階化,可生意其實也還是受到了些影響,以前最好的時候,甜品店的甜品加糕點,每天能做七八十兩銀子利潤,現在只能做四五十兩。
“有銀子可以多做很多事情,只靠甜品店已經不夠了,靜書樓應該做起來!”
靜書樓是當初顧昭買下來,專門賣書的。
賣書的前提是生產書,以前靜書樓的書籍來源,主要是僱人手抄。
大齊朝已經有印刷術,只是還不夠成熟,成本依舊很高,字跡也不夠清晰,否則也不會成本高昂的手抄書還佔主流。
顧昭打算直接將活字印刷拿出來,用銅或者鉛製造活字。
早在數月前,顧昭就投了幾千兩銀子,讓靜書樓那邊開始製造活字。
成熟的活字印刷術,能夠將書籍的成本打到僅有手抄書的十分之一,如果說一卷手抄書的成本是一兩銀子,那麼活字印刷出來的便是一百文錢。
當然,顧昭印刷書籍的成本雖說很低,可顧昭卻也不敢一下子把書籍的價格賣得很低,頂多比市面上低一成半成的,否則容易引起眾怒。
或許有一天顧昭會直接把活字印刷術的所有技術免費公佈出去,但絕不是現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