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第2/4 頁)
”老農模樣的學生拍了拍蘇城的肩膀…… “國務院辦公廳?我?”蘇城指指自己的鼻子。 “可不是,怎麼,你又有新想法了?讓我猜猜,外交部?海關?要我說,你有英語的底子,去外貿部也大有可為。”叫做建國的男人相當熱心。 蘇城張嘴結舌,不知該說什麼。在他的人生中,這些中央機關的名字,都是遙遠的神奇的,往往只在新聞中看到。 如今,自己莫非也能躋身其中? “有中石油的招聘嗎?”蘇城鬼使神差的問了一句。 “是石油部吧。”對方很有理解力的道:“石油部也是個好單位,但你一個文科生,過去做什麼?要我說,不如去國務院寫材料,或者留校也不錯。” 留校就是做北大的老師了,蘇城已經開始覺得腦子不夠用了。 建國這時又好心提醒了一句:“聯絡單位的話,要早點決定,別過了時間,就只能服從分配了。” 分配工作,這種只能在夢裡想想的事情,在這個時候的大學生眼中,竟然成了苦事。蘇城也不知該哭還是該笑……
正文 第二章:另類招聘
有人說,20世紀80年代,是中國最自由,最幸福,最有希望的年代。生存於該時代的人,是幸運的,穿越到該時代的人,卻是迷茫的。 …… 數日後,蘇城接受了他的新身份,成為一名來自偏遠山區的北大中文系文學專業學生。 如果拋去時代背景和人生經歷不談,重活一次混成1987年的北大生,也是賺了。而且,這個時期的中國正值新文學學崛起,人人皆以朗誦詩歌,閱讀文學為榮,文學專業可謂顯學,帥的是一塌糊塗。 這一點,在蘇城同學找工作的過程中,得到了集中體現。 綠軍裝的王廷自小生活在部隊大院,志向去公安部,根本不用任何人幫忙,從電話冊子裡翻到公安部的聯絡方式,一通電話打過去,自曝“我是北大中文系的王廷……”,工作就算是搞定了,別說是拒絕,連“研究一下”的託詞都沒有。 瘦乾的六子更是簡單,騎著腳踏車去了一趟東直門,就預定了《中國青年報》的記者崗,他的選擇其實還有不少,區別在於,人家《中國青年報》許諾了兩室一廳的樓房。蘇城很能理解他的選擇,不提中央級大報的地位,那兩室一廳可是座落在北*京東直門,放到20多年後,房價能飆到四五萬,若是遇上拆遷,指不定能多一倍的面積。當然,以他的資歷,即使平穩升遷,20多年後也不止分一套房。 宿舍裡最後一位同學朱凱來自山*東,身材高大健壯,偏偏有顆時尚玲瓏心,一門心思的想要“搞專業”,最後選擇了《人民文學》雜誌社,倒是讓一眾同學羨慕不已,藉機搬來樂器,唱了半晚上的校園歌謠。 仔細想想,80年代的大學生,卻是完全不必擔心現實的骨感,只需考慮理想的豐滿。 就蘇城的經歷而言,這種找工作方式簡直是想也不敢想。 更令他驚訝的還在後面,一位出身湖北農村的工科生,希望學以致用,回鄉幫助父老鄉親的時候,竟然被告知該系沒有分配去基層的指標,以至於必須連續寫信給家鄉地委、縣委和北大黨委,方能如願。 這種歧視待遇,簡直讓蘇城嫉妒的眼紅。 回憶他與那家物流公司的合同,蘇城只能苦笑連連。 冷眼旁觀的日子未能持續太久,宿舍老大王廷在搞定了介紹信等證明後,馬上就來關心蘇城,並道:“老麼,我對你是有責任的,可不能看著你挑花了眼。到底去哪裡,你得有個決定,否則待截止日到,你就得哪來哪去了。” “回家鄉也好,建設家鄉,美化家鄉。”朱凱靠在牆上寫詩,聽見他們說話,立即跟了一句。 王廷瞪了他一眼,道:“地方和中央的待遇可不一樣,蘇城,你要想清楚了,現在下去容易,再想回來就難了,工資待遇也不一樣,留在北*京,你至少能多寄些錢回去。另外一個,北*京的醫療條件也好,等你分了房子,再把老人接過來,也能多盡孝心……” 蘇城聽他越說越離譜,不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