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部分(第1/4 頁)
董濤兩人被誇的既是高興,又有些不好意思。
本來他們兩個歷經數百載苦修,如今終於見了得道之日。心頭便已經十分歡喜,可再聽了安逸的誇讚,卻想到此行好處可以說是受惠安逸,所以才有些不好意思。
當下董濤與妻子對視一眼,心中已然決定。此去一定要好好回報安逸。而就在董濤催動法力想要駕雲而去的時候,趙斌卻在此時一指南方地面,笑著道:“師父你們看,那些村民還在那裡等著咧!”
安逸三人聞言望去,可不正見腳下槐樹林的邊緣處那一幫子人還在那裡,一個個翹首以盼的望著樹林深處,想是在等他們“凱旋而歸”呢!當下安逸與董濤二人對視一笑,就要啟程。
趙斌不解問道:“你們怎麼不說話。我們現在不應該下去嗎?”
“下去幹什麼?”安逸回頭反問道:“難道要乘著雲駕著霧渾身冒著光,把自己裝扮的跟個神仙一樣,然後讓他們頂禮膜拜。供奉香火?”
趙斌很想點頭,但聽了師父的語氣好像不對,當下不由把頭搖的跟個撥浪鼓一樣,看的董濤夫妻一陣好笑。
陳曄用手挽了一下發絲,輕笑對他解釋道:“我等修仙之人,又怎能沉迷名利之中。況且。我們與神道自有不同,那香火要來也有害無益。倒不如就此離去,也免得被勾起慾念。徒生魔障。”
趙斌聞言,不禁若有所悟的點了點頭,可安逸卻在此時,暗自搖頭,對陳曄的話不是十分贊同。
如果僅憑這麼點小事就能勾起對功名、俗事的慾念,從而生出魔障,那這心境也不能稱之為高了。心境不高,即便再去避免,也終有淪落之時。
他之所以不提議下去,享受一番村民的尊重、敬仰,其中原因與陳曄的觀點大為不同,或者說恰恰相反才是。
如果說陳曄的觀點還構架在“他們幫助村民但不求回報的道德高尚”的至高點上,而安逸卻不認為他幫了村民什麼。
雖然他們確實幫助村民解決了一些困難,但卻是基於自己想做的基礎上,這一點是無法否認的。
安逸是單純的好奇,再加上自己無聊想要增加一點歷練,而董濤兩人則不排除謀取功德的可能。
其實這世上的事本就是這樣,所有人的出發點都在於自身,不論是什麼理由,什麼情況,路見不平也好,仗義疏財也罷,就連扶老奶奶過馬路,也不過是因為自己一念之“仁”。
這個“仁”,說的不是對別人,而是對自己本身。
就好比在馬路上看見一個非常悽慘的乞丐,你心生不忍,對他產生一種同情的心思,那麼接下來你要做的,就是掏出錢,幫助他。
不論十塊二十塊,還是一百兩百,只要你儘自己所能給予他幫助,那麼你就會由心而發的感到快樂,幫助人的快樂。
但請注意,你掏錢幫助別人的這個舉動,只是基於緩解你心中的不忍而已。
就好像一場交易,你把錢給了他,你已經得到了快樂,緩解了因看到他所生出的不忍,這場交易已經完成了。如果你在奢求他給你什麼回報,乃是是讓他對你感恩戴德,那都是一種魔障!
你花錢買你自己舒心,別人得到的好處只是“恰逢其會”,你憑什麼讓人家感恩戴德?
就好像你因報情仇殺了一個人,即便那個人是個十惡不赦的惡人,你殺了他能救一萬無辜少女,但你殺人的起因還是為了報自己的情仇而已。
難道就要讓一萬無辜少女對你以身相許?做什麼美夢!
一個人為了自己做好事,就好像一個十惡不赦的惡人怕遭天譴而時不時的接濟貧困一樣,那個惡人心裡沒有善心,之所以做一點好事,僅僅是為了買自己一個舒心,一邊強加婦女打家劫舍,一邊給乞丐兩毛錢,這難道就能夠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