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部分(第3/4 頁)
哈哈哈……”。
一行人來到甘泉外,天色已經擦黑。只見成蘭陵所在的商隊早已紮好營帳,點了三堆篝火,眾人正圍著篝火載歌載舞。外圍有十幾人放哨,眼見蕭雲等人前來,立時上前攔住去路。
自古以來,在在這條絲綢北道之上,來往商隊路經此地取水休息乃是天經地義之事,老七等人見對方蠻橫無理,頓時破口罵將起來。
羌族尚武,民風彪悍,此時雖見到對方人多,老七等人卻也不懼,對方態度強橫,雙方各不相讓,眼看衝突將起,突聽一人大喝道:“不得無禮,讓他們進來。”
阿儒大咧咧的率同眾人進入營地,前方一名高鼻深目的精瘦漢子站立在側,正是送蕭雲回去的康勾,剛才便是他在說話。
康勾對阿儒和蕭雲拱手作禮,道:“敝教正在舉行儀式,所以才會阻攔各位。不過蕭小哥救過公主,不是外人,自當請便。”說完吩咐眾人任蕭雲等人自由取水,便轉身投入到熱烈的歌舞中去。
蕭雲本想尋機打聽成蘭陵的訊息,但康勾說完即走,只得按奈住心中渴盼,張眼四下打量,只見對方教眾人人都是一幅情緒高昂的模樣,口中“嗨嗬喲嗬”的唱著咒語,當中有人插羽執角圍著篝火跳躍不停,心中好奇頓起,問阿儒道:“他們在慶祝什麼?”
阿儒和老七等人將馬匹竄成一個圓圈圍在外側,也點燃一堆篝火,取水取糧而食。聽蕭雲發問,說道:“這是火襖教的祈福儀式,每年的正月、四月、七月、十月火襖教都要舉行這種儀式。①”
蕭雲聞言心中更奇,想那佛教、道教甚至摩尼教等,無不在祭祀的時候莊重其事,而眼前的火襖教卻一派隨性而舞的場面,讓他頻頻為之側目。老七等人都是常走絲綢之路的老手,自是知曉火祅教的情形,是以並不為怪,只顧吃肉喝酒。
阿儒見蕭雲好奇甚重,又道:“這火祅教和其他教派有些不同,他們不主動傳教,也不譯經,只在心裡相信世界是分為善與惡兩部分,各有一個大神。善的神叫瑪茲達阿胡拉,據說代表了智慧、創造、善良和快樂,惡的神叫阿赫裡曼,代表了愚昧、邪惡、破壞和孤獨。所以火襖教祈福的時候,都載歌載舞,極盡歡樂之事,讓人們都從心裡感到快樂和幸福,以此和阿赫裡曼對抗。”
蕭雲正聽得神往,場中火祅教徒已經祈福完畢,眾教徒把三堆篝火移在一處,圍了個更大的圈子。遠遠望去,見康勾站在三堆熊熊烈火旁大聲說道:“有請薩保舞劍祈福。”圍觀眾人頓時掌聲一片,但見成無心手持長劍騰身而起,圍著篝火往來疾馳,一套劍法如奔雷閃電,看得眾人目不暇接。蕭雲第二次見他那套霸道剛猛的劍法,心中血氣翻騰,也跟著火祅教徒大聲叫好。
①火祅教起于波斯,由絲路傳入中國,“襖”即指胡人之神。魏、齊、周時期,火祆教列於祀典。據載“商胡祈福,烹豬羊,琵琶鼓笛,酣歌醉舞”。
有人認為火祅教與摩尼教(明教)指的是同一宗教;有人認為二者只是相互有內在聯絡,實際上卻是不同的宗教。眾說紛紜,莫衷一是。
根據較為可信的考古成果,出現於公元三世紀左右的摩尼教是源自古祅教的一支,後者傳入中國後受儒、釋、道三教影響深刻,與古老的火祅教已是有了本質的不同。小說中出現的上述兩派宗教相關故事,多有虛構之處。
阿儒對蕭雲冷冷說道:“你亂叫什麼,人家可不會因你叫兩聲好便讓公主小姑娘和你交朋友。”
蕭雲聞言心中一酸,旋又有些微怒,說道:“我是見他劍法高超才喝彩,哪裡是你說那樣。”
阿儒嘿嘿笑道:“他的劍法高超麼?我倒看看。”說完伸長脖子仔細觀看,見成無心往來之間氣度恢宏,手中所舞之劍隱有風聲咧咧,不由也是看得一臉驚奇。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