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部分(第4/5 頁)
。可見不是雲和雨在一起而是雲載著雨走。
【原文】
32·32或曰:“《尚書》曰:‘月之從星(1),則以風雨。’《詩》曰:‘月麗於畢(2),俾滂沲矣(3)。’二經鹹言(4),所謂為之非天,如何?”夫雨從山發,月經星麗畢之時,麗華之時當雨也。時不雨,月不麗,山不雲,天地上下自相應也。月麗於上,山烝於下(5),氣體偶合(6),自然道也。雲霧,雨之徵也,夏則為露,冬則為霜,溫則為雨,寒則為雪。雨露凍凝者,皆由地發,不從天降也。
【註釋】
(1)星:這裡指箕宿、畢宿。
(2)麗:附著。這裡是靠近的意思。畢:指畢宿。
(3)俾(bǐ比):使。沲:同“沱”。滂沱:雨下得很大。
(4)鹹:都。
(5)烝:通“蒸”。
(6)體:這裡指月亮。
【譯文】
有人說:“《尚書·洪範》上說:‘月亮靠近箕宿和畢宿,就會颳風下雨。’《詩經·小雅·漸漸之石》上說:‘月亮靠近畢宿,就要大雨滂沱。’這兩種經書都說,造雨的不是天,又怎麼解釋呢?”這是因為雨從山上起來,正是月亮經過並靠近畢宿的時候,月亮靠近畢宿的時候,正好下雨。不下雨的時候,月亮不會靠近畢宿,山上也沒有云,天地上下就是如此自然相應。月亮靠近山,山從下面蒸發出水氣,水氣跟月亮巧合,這是自然而然的道理。雲霧,是雨的徵兆,夏天則變成露水,冬天則變成白霜,天氣溫和則變成雨水,天氣寒冷則變成雪花。雨水和露水是凝凍成的,它們都是由地面產生上去,而不是在天上產生降下來的。
答佞篇第三三
【題解】
本篇透過問答形式,回答了有關佞人,特別是如何識別佞人的諸多問題,故篇名曰“答佞”。王充認為佞人是些為了個人名利、玩弄權術、搞陰謀詭計的人。他們有為身為己、權慾薰心、迎合上意、阿諛奉承、陰陽兩面、巧施機關的特點。他們打擊陷害別人,採取“譽(稱讚)而危之”,“厚優待而害之”的辦法,使“人不知”,讓“人不疑”,有很大的欺騙性,不易被人察覺。但他們還是可以識別的,王充認為只要考察他們的動機(“察其發動”)、手法、(“觀其所權”)以及言行是否一致,就可以識破他們。佞人雖可以欺騙一時、得勢一時,作者認為他們最終都沒有好下場,“皆以禍眾(終)”。
【原文】
33·1或問曰:“賢者行道,得尊官厚祿,矣何必為佞(1),以取富貴,必以佞取爵祿者,不能禁慾也;知力耕可以得谷,勉貿可以得貨,然而必盜竊,情慾不能禁者也(2)。以禮進退也,人莫不貴,然而違禮者眾,尊義者希,心情貪慾,志慮亂溺也(3)。夫佞與賢者同材,佞以情自敗;偷盜與田、商同知(4),偷盜以欲自劾也(5)。
【註釋】
(1)矣:遞修本作“人”,可從。
(2)情:私情,私心。
(3)溺:沉湎而無節制。
(4)知:通“智”。
(5)劾(hé核):揭發罪狀。
【譯文】
有人問:“賢能的人實行先王之道,能得到高官厚祿,人們為什麼一定要去諂媚奉承,來取得富貴呢?”我說:諂媚奉承的人知道實行先王之道可以得到富貴,但卻一定要以諂媚奉承來取得爵位和俸祿,是因為不能剋制貪婪的慾望;人是知道努力耕作可以獲得糧食,努力經商可以得到財富,然而一定要去盜竊,是因為私心得不到剋制,以禮制來決定自己做官還是辭官,這樣的人沒有不被尊重的,然而違背禮制的人多,尊奉道義的人少,這是私心貪婪,神志昏亂而執迷不悟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