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部分(第2/4 頁)
的人,他就是濟北王田安。
彭越:哦,是他呀,好買賣,接了!
田榮:君子一言,駟馬難追,成交!
於是,田榮立即刻了一個所謂將軍印賜給彭越,彭越果然掛著齊國的旗幟征討田安。七月,初秋,彭越成功將田安斬首,並且拿下了濟北。
這下田榮總算放下一顆心來,三齊之地全被握在手中,這是何等驕傲的成績。項羽,你看到了沒有,我,田榮,才是齊國真正的大佬,你說的話只要到我的地盤,通通都是不算數的,幹掉田安,下一個就是你!
然而,就在田榮乘勝攻擊項羽時,陳餘也在北方拔劍而起叫著要殺人。陳餘要殺的不是別人,正是他曾經的刎頸之交,張耳同志。忍了好久,終於情不自禁要爆發,陳餘的怒氣不全在張耳,而是出在項羽那張該死的封王清單上。
按項羽所言,要想封王,不管你是何方神聖,首先得有戰功。論戰功,陳餘當然不會比張耳少,鉅鹿之戰,他至少是踩過王離一腳才棄印離開戰場的。同時,他流浪在野外之時,曾經給章邯也寫過一封勸降書,這都是可圈可點之事。
然而,如此功勞苦勞一點不少的陳餘,撈到的好處,和張耳對比起來,卻是一個在天上,一個在地上。項羽把趙王歇從趙國遷到代縣(今河北省蔚縣),封了一個小小的代王,而把張耳封為常山王,趙國以前所有的土地全歸他一人管轄。陳餘得到的,也不過是南皮(河北省南皮縣)縣等周邊的三個縣罷了。
更讓人鬱悶的還有,這小小的南皮三縣,項羽本來還不打算給陳餘的,但是楚軍那些門客好心提醒項羽,說陳餘和張耳的功勞都差不多,如果不封陳餘一塊土是說不過去的。於是,項羽聽說陳餘當時正在南皮縣流浪,才把南皮劃為陳餘名下。
項羽之所以如此排濟陳餘,理由只有一個:陳餘沒有隨軍入關,這就叫見者有份,避之無撈,事情就是這麼簡單。
好一個見者有份,避之無撈。如果當初張耳不是收回我的將軍印,我會不隨軍入關嗎?退一萬步來說,你項羽不是說以功論賞的嗎,為什麼就只因為我不在現場把好處全給了張耳,事實證明,你這就叫偏心!
項羽偏心,張耳無義,陳餘真是把他們都恨到脖子上了。實踐證明,光恨是沒有益處的,只有採取實際行動反抗才是有用的,於是陳餘決定發集兵攻打張耳,發誓要把他趕出趙國。
但是陳餘卻碰到一個難題,那就是手中無兵。還是那句老話,沒有兵,可以向別人借。如今的天下,不是過去互不聽使喚的時代了,放眼中原,諸侯唯項羽馬首是瞻,連劉邦都服服帖帖地退守漢中,所以要想造事,只有把目光投向千里之外的齊王田榮身上。
說起這個田榮,之前陳餘和他都是同病相憐,如今田榮要找出一個與項羽站相反方向的人,唯陳餘一人是也,田榮發跡了,向他借點兵馬糧草總是可以的吧?
陳餘想來想去,覺得向田勞借兵如果行不通,就再也沒有行得通的事了。於是他馬上派人前往齊國,秘密約見田榮。陳餘天生謀士一個,不欠遊說技術,他已經為出使齊國的說客準備了一篇精彩的演講稿,其內容如下:
齊王啊,項羽真是一個偏心鬼,他把諸侯各國的將領都封到好地方當王,卻把原來的王踢到遙遠的山溝喂蚊子,我們趙國的趙王歇就是受害者之一。我相信,你這種厚道之人,對項羽這種胡封亂踢的行為都看不順眼,如果田先生願意贊助我幾千兵馬,讓我打敗張耳,為趙王歇申張正義,將來齊趙兩國就是天然的盟國,項羽也就不敢對你胡作非為了!
陳餘這招就叫又推又拉,田榮一聽,根本就沒有拒絕的理由。相對項羽來說,他實在太孤獨了,凡是孤獨的人都需要個伴侶。還有一點值得注意的是,田榮幹掉田安後,已命令彭越將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