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1章 近在眼前(第1/2 頁)
任何型別的人才想要批次培養,那麼必須具備一個前提條件。
那就是標準化。
只有達到了一種標準化的程度,那麼再來培養人才就很容易了。
例如說軍校,教材都是現實的案例編寫的,由淺至深。
每一個案例都有詳細的解釋,只需要讓學員熟悉了之後,再去根據這個案例進行推演就可以了。
雖然這些只是紙上談兵的一個過程,可起碼在理論方面他們是能夠做到的。
到了基層之後,在透過時間的積累,讓他們一步步的熟悉,將所學的知識轉化為自己的東西。
而軍校培養的大多數都是基層軍官,無外乎屯長百將一類的。
這個級別本身就不高,能夠起到的影響力很有限。
即便是犯了錯誤,也不至於影響整個戰局,也就是說,雖然是紙上談兵,但是卻有容錯的空間。
大浪淘沙,剩下來的就是真正的人才。
以往雖然透過戰功晉升也一直持續了下來,但是最大的問題在於容易斷層。
而且軍官的質量參差不齊,而透過軍校這種模式,不敢說未來的上限有多高,起碼是可以提高下限的。
對於一支在不斷進步的軍隊來說,這就足夠了。
而且也沒有徹底的砍掉軍隊基層晉升的渠道,有了戰功,依舊可以晉升,不過是要來軍校學習幾年而已。
而這種模式的好處在於學習過後他們可以立即回去投入到新的崗位上,不需要再去實習,總結經驗什麼的了。
除此之外,軍校最大的意義在於改變了傳統的治軍模式。
以往多以將領的個人魅力去治軍,現在則是更多的依靠統一的模式,更科學的手段。
這麼做的另一個好處就是,軍官也可以即插即用,只需要跟部隊熟悉一段時間就可以了,而不像以往,一支軍隊若是換了將領,基本上需要半年或者一年的磨合期才行。
雖然也能打仗,但是在度過這個磨合期之前,這支部隊的戰鬥力是無法完全激發出來的。
軍隊可以這樣搞,其他的學科也同樣可以這麼搞。
但是醫學是一個比較特殊的學科,他跟那些尋常學科並不一樣,甚至相差甚遠。
標準一直是存在的,例如說藥材,配方等等。
甚至診斷的手法和判斷也是有標準的。
可醫學最大的問題在於,人跟人是不一樣的。
沒有人的病情會一模一樣的,會一成不變的。
正是這種未知的變化,給醫學帶來了巨大的困難。
王不餓認真的看了一遍醫學院提交的計劃。
或者說是初步的一個討論意見,計劃有很多,但是卻沒有最終肯定下來。
然而王不餓卻總覺得這些計劃都不好。
比如說第一個,也是相對靠譜一些的。
醫學院建議對學科繼續進行分撥,設立診斷系與藥方系。
理由是每一個醫者都要學習診斷與藥方,藥方雖然看似容易,但那麼多的藥材和藥性都需要記下來,這個時間大概需要一到兩年的時間才可以做到。
而且日後還需要不斷的去溫習,避免忘記或者記錯。
這會佔據他們大量的時間和精力。
診斷則是看病的關鍵,不論是診斷還是開藥方,都需要大量的經驗去累積才行。
而這兩者又都是需要大量時間去做的,所以建議將兩者分離。
診斷的就專業去診斷,不需要去學習藥材知識,以後便可以將所有的精力放在這個上面。
藥方則專注藥材,診斷出結果,藥方根據結果來開方抓藥。
這雖然也是個辦法,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