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民以食為天(第1/2 頁)
俗話說,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如今京師這樣的情況,確實讓人很是無奈,所以朱祁鎮有些疑惑的問“祖母,那為何不開海運呢?前元不就是靠著海運?還有鄭和下西洋,跑的如此之遠,不可能從天津到松江都跑不了吧?”
太皇太后道“原因有二,一個是倭寇,沿海鬧倭寇,這是從太祖開始就有了的,一群群像是蒼蠅一樣,大隊避開,小隊劫掠。太祖在時,從江南運往遼東的糧船就被劫掠過。如果派人一路護送,其成本卻又比運河高出不少,再一個就是海上風浪極大,極易漂沒。”
朱祁鎮暗暗回想自己的歷史知識,然後對照一下時間線,這才對太皇太后道“祖母,您覺得這些所謂的漂沒真的就是損失在海上的?”
“自然不是,我雖然老了,可不是瞎子,豈能看不出這裡面的貓膩?但是看出來容易,怎麼處理才是真。海上風浪不定,若真有損失,難道要死追不放?百姓本來就視大海為畏途,若再加以苛政,誰來承運?而且海上就這麼一船人,想要串供也容易。還有就是小島眾多,隨便找個島嶼藏起來,上岸以後隨口一句漂沒,如何去查?誰又能查明?朝廷處置官員必然是要有證據的,總要能拿出來吧?”
“莫不如,多加些額度,讓承運之人多些利潤?有了損失從獲利之中補充便是。”
“那你如何面對朝中的官員?國朝建立以來,官員薪俸本就不厚,卻有小吏借轉運之利暴富。這就難以平衡了,而且人性貪婪,今日你給了一寸,明日也許給他一尺都無法填滿欲壑,而漕運不同,漕運一直掌握在朝廷手中,也沒有那麼多的麻煩事了。”
到此,朱祁鎮算是明白了一點了,官僚天生討厭自己無法掌握的東西,不管這個結論對不對,後面有時間驗證的。
而海運就是官員無法掌握的,至於漕運,則不同了,運河雖然也是一條河,可是畢竟是內陸,有什麼事兒發生了也好處置,跑是跑不了的。可海運就不同了,一旦有事,往海外隨便找個地方藏起來,你怎麼找?
這一時之間朱祁鎮確實有些不知該怎麼講了,而開海運對朱祁鎮而言,是非常重要的一環,可是太祖皇帝開創的大明王朝實在是缺乏海洋基因,他們看來,唐宋時期就已經臻於完善的漕運系統已經相當完善,只要拿來用即可,而海運有太多的麻煩需要去處理了,而海運在元朝的時候也是有成功的案例的。至少是沒有海禁的。
而大明,則是因為當年的一些事,和倭寇的原因,以至於有了海禁。不過這些也都容易繞過去,現如今最緊急需要解決的還是河南問題,所以朱祁鎮再次問道“那難道要看著河南百姓,嗷嗷待脯嗎?”
太皇太后輕笑“當然不是,京城無法調糧,自然可以從其他地方調的。若是沒猜錯的話,不是清江浦,就是胡廣,我估計是清江浦。”
朱祁鎮思索了片刻道“可是淮安?”
這就是現代人和古人的區別了,古代的時候清江浦要比淮安有名的多,乃是漕運重要節點,漕運總兵所在地,後世漕運總督府所在地。那裡有大量糧倉,等待向北京轉運糧食。
太皇太后點頭“從清江浦入淮河,能達到河南大部分縣區,從那裡運輸要方便許多,待明年,在用南方的糧食補全就可。”
就在這時,王振匆匆趕來道“知道皇爺您關心河南之事,內閣剛剛呈上來的奏疏,奴婢就給您送來了。”
朱祁鎮開啟,果然是于謙請糧的摺子,上面則是楊士奇的票擬,從清江浦調撥糧食,所有損耗來年補齊,頭批二十萬擔。看到此朱祁鎮有些羞赧,感情白操心了。不過唯一值得欣慰的是,錦衣衛的訊息,要比內閣快,僅此也足懷欣慰了。
太皇太后看到朱祁鎮的窘態,笑著寬慰“你有此心,我已是萬分欣慰了。楊士奇三朝老臣,所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