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高陽孫宗(第1/4 頁)
忙碌了三天,開墾了一畝多地,晚上燒了些草木灰,用揹包將一半土豆種子背來,種了下去,順帶種了點玉米和紅薯。
兩臺載人裝甲車上還剩下一千多斤種子,裝在揹包裡分幾趟全部運到那處名為回龍溝的小村莊,讓村民把土豆全種了,紅薯玉米各種一些,另外一半決定種到京師南部的高陽縣去。
穿越小說中的紅人,明末大名鼎鼎憂國憂民,德高望重的忠臣烈士孫承宗就住在高陽城。
受到崇禎四年明軍在錦州東北大淩河城一役戰敗的原因,又因為與朝中東林黨人不合群,東林黨人為了侵吞遼東糧餉,乘此機會群起彈劾,孫閣老因此忿而致仕,但話語權還是很大的,有他的支援,紅薯的推廣種植必然事半功倍。
否則,讓一個平頭百姓來推廣,恐怕尚未栽種,便讓惡霸搶個精光先吃為快。
在明末這個滿朝髒官庸臣當道的大環境下,一種利國利民的農作物想要推廣成功,亦需有實力的人支援。雖說自己知道朝堂之上也有幾位忠臣,可普通人想見到他們很困難,更別說大片栽種,不似孫閣老所在的高陽縣沒有那麼多禁忌,而且他自己也有一些土地,用來培育種子已足夠。
想起孫承宗,不禁又回憶起那年的悲慘歲月。
崇禎11年深秋初冬(公元1638年)清軍由多爾袞與嶽託率領,兵分兩路再次破關入侵大明。孫閣老拒絕家人棄城至山東避難的勸告,誓要與高陽城共存亡。
至12月清軍圍攻高陽縣城,孫閣老率全城百姓奮力抵抗,終因城小人少被攻破,滿城百姓被屠,閣老全家戰死殉國,韃子為了洩恨,竟將七十六歲的孫承宗用馬拖死。孫承宗全家僅餘當時在山東某縣任縣令的一子免遭毒手。
一個月後,文武雙全的明末猛人盧象升與手下五千將士被三萬多滿清八旗兵圍攻於鉅鹿縣賈莊蒿水橋,全部戰死,盧象升身中四箭三刀,死前手刃數十敵寇。大名鼎鼎的關寧鐵騎近在五十里外的雞澤縣卻不敢接敵迎戰,隨後清八旗軍揮師攻擊雞澤縣,關寧軍一潰而散,毫無強軍風範。
擊潰了大明所有敢野戰的軍隊,蒙清韃子這才放心地四處搶掠,建奴八旗軍攻破數十座城池,掠得財物錢糧牲口人丁無數,厲時半年,大搖大擺地撤出關去。
據傳那個掘了乾隆與慈禧陵墓,並且鞭打屍身的東陵大盜孫殿英自稱是孫承宗後人。
不過,去高陽之前得為自己找身合適的衣服,總不能穿著這身戰鬥服去見孫大爺。
找村民問清楚去密雲的路,知道密雲離此三十里許,當夜郭少靖趕到密雲,找一處僻靜城牆陰角處,利用強大的手力,施展壁虎遊牆功攀上城頭,尋到一處大宅,搞到了幾十兩銀子數十吊銅錢,一套青衫,一頂范陽帽。
連夜又翻出城牆,待到天亮後穿上青衫戴好范陽帽再次入城,買下一輛雞公車,三石糧食二十斤鹽,十幾匹青布,數十雙大小布鞋一些針線剪刀之類,全部裝在這輛手推獨輪車上,推著趕去回龍溝小村,幸得穿越之後力量奇大,否則還真不易控制這種獨輪小車的平衡。
順著一條羊腸小道,回到了小山村。聽說這些物資全部送給村民,全村又是一番歡天喜地的轟動,對著郭少靖又跪又拜連聲感謝,害得郭小哥面紅耳赤急忙遠遠逃開。
這可是比自己高了十八代的古人啊!中間說不定還有自己的遠祖。
把這些物資交給村民,又留下一些銀子與銅錢,讓村民買些牲畜來餵養,增加孩子的營養,眾村民滿心歡喜地應承下來。
隨後,將剩下的紅薯玉米種子裝上雞公車,告訴村民不要怕花錢,錢糧之事由自己來解決,過些日子自己還會再來。
狼煙起!江山北望!
龍起卷馬長嘶!劍氣如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