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部分(第1/5 頁)
而剛送石頭走的第二天上午,葉晨迎來了一位特殊的客人,是一位前外交部的語言學家,一個年近古稀去神采奕奕的老人。
老人叫江坤,前外交部人員,在外交部任職數十年,曾在英、韓、日、法等國家擔任駐中國外交大使館人員,精通多國語言。對於這位名聲赫赫的古稀老人的突然造訪,葉晨感到很意外,不知道對方來的目的。
葉晨是在公司私人書房接待的這位老人!
老人雖然頭髮須白,帶著一副銀色邊框老花鏡,但很健談,一開始並沒有道明來意,卻頗有興趣地和葉晨談起了武俠,並直言表示自己平時對葉晨的武俠作品很感興趣,經常研讀。
“葉小友年紀輕輕,武俠作品便風靡全國,開新派武俠之首,甚至以武俠通俗文化之道,獲得正統文學界一定認可,光這等聲名成就,我也是佩服三分。”江坤老先生對葉晨一頓誇讚,絲毫沒有虛情假意之禮讓,笑呵呵道。
“江老先生言重了,小子可沒那麼大本事。”葉晨口中連稱不敢。
“葉小友是武俠創作者,而我對武俠文學頗感興趣,我想今天和葉小友談武論道,不知道葉小友願不願意和老頭子過過幾招?”
“老先生請講!”葉晨微微一笑,伸手一禮,頗有文人文鬥之風,文與鬥兩字在一起,文武交雜,頗符合現在葉晨與老人的‘談武論道’。
“儒家主入世,道家主出世,武俠是入世還是出世?”江坤老先生髮問。
“這個簡單,武俠是江湖,江湖就是大千世界,包含諸子百家,儒道都有,出世和入世皆包羅其中!”
”常言道,文治廟堂,武御外敵,文武分工,互不在其內,葉小友對這句話何解?”
“文者為儒,武者為俠,武俠和儒家同出一源,沒有互不在其內之說,古人言:‘儒以文亂法,俠以武犯禁’。
“何為武?何為俠?”
………。
江坤老先生和葉晨一連對了數招,一問一答。
“每個人對俠的觀念理解不同,有的人認為‘俠’是鋤強扶弱,救死扶傷;有的人認為‘俠’是快意江湖,瀟灑肆意…。那葉小友認為的‘俠’呢?”
“俠之小者,懲奸除惡;俠之大者,為國為民!”葉晨微微一笑,一字一句清晰入耳。
江坤老先生一聽,眼睛頓時大亮,撫掌大笑道:“說的好,好一個‘俠之大者,為國為民’!”
笑完,江坤老先生很高興地說道:“聞名不如見面,葉小友對武俠的獨到見解妙哉,連老頭子我聽了都有種小年輕熱血的感覺。”
說完,爽朗一笑。
“呵呵,老先生再說小子我都不好意思了!“葉晨一笑,瞅住了機會,連忙直奔話題問道:”這過招都過了,江老先生您一個大人物,今天突然造訪,不知道是有什麼事?”
說完,好奇地盯著江坤。
“嘿嘿,老頭子我今天不請自來,可是來幫你忙來了!”江坤老先生嘿嘿一笑,賣起了關子。
“幫我忙?”老先生賣的關子確實難住了葉晨,聽得一頭霧水。(未完待續。)
第二八六章 走出國門的前奏曲
江坤老爺子看著葉晨不得其解的樣子,呵呵笑了兩聲,沒說話。
“江老先生,您就別跟小子我繞彎子了,您說要幫我忙?這我確實聽不明白。”葉晨用手指摸了摸眉頭,搞不明白,一副摸不清情況的樣子,。
“你知不知道衡量一部文學作品的價值有哪幾種主要的客觀衡量因素?”江坤老先生笑了笑,突然問道。
“客觀衡量因素?”這個專業研究術語讓葉晨有些犯愣,,於是說道:“老先生您舉個例子。”
“這個容易,例如,一部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