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部分(第3/5 頁)
有些意外,卻也合情合理,那就是包黑子。
咱們的包大人已經很久沒有露頭了,他可是一點也不輕鬆,有災民要安置,還要張羅軍餉,供應糧草,幾個月下來,都瘦成一把骨頭了。
朝廷正式下詔,把瀛洲府改為河間府,領十縣二州,包拯出任河間知府,別看是原地踏步,卻和之前大不相同。
當初包拯是以戶部員外郎的身份,知瀛洲府事,實際官職才區區七品而已。而這一次呢,包拯的頭銜可就多了,被後事廣為知曉的龍圖閣學士終於加到了包拯身上,他的官職正式稱唿為龍圖閣直學士,右司郎中,知河間府。
這個龍圖閣直學士相當於他的學,享受三品待遇,尚書省分為左右司,下面共有六部二十四司,郎中主管一司,地位僅次於尚書,侍郎之後……當然這個是包拯的寄祿官,只是用來銓敘,升遷,確定他老先生俸祿待遇的,實際意義不大,但是從中也可以窺見一斑,河間府的地位已經不可同日而語。
說起來,這還是王寧安的功勞,他渾水摸魚,羚羊掛角,先上車,後買票……各種明的,暗的手段齊出,竟然幫著滄州弄到了前所未有的地位,一個市舶司,一個榷場,加上幾十萬人口的大城,還有捕鯨港……種種加在一起,滄州的潛力不可限量,河間府也隨著滄州的地位提升,水漲船高。
這不,包黑子剛剛升官,就急匆匆趕到了滄州,河間府的未來都落在滄州頭上,咱們包大人迫切要去拜會滄州的新任地頭蛇。
沒錯,就是王寧安,他剛剛得到趙禎破格提拔,撈到了一個縣令的職位,只是這個縣空有二十幾萬的民眾,卻連一個正式的名字都沒有……
前面提到了文官們全都升官加爵,武將們也沒有虧待,不管怎麼說,大宋對待臣子,還是不吝賞賜的。哪怕是武將,也要先餵飽了,之後再蹂躪!
要是連一點官職賞賜都捨不得,那還不把人逼瘋了。
折繼閔和種詁都撈到了一大堆好處,不光他們,就連家裡的三親六故都跟著當官,當然了對他們這種“聽調不聽宣”的土皇帝來說,官職都是浮雲,比較看重實際的好處。
兩家都各自增加了二十萬貫的糧餉,朝廷在原有鑄鐵權的基礎上,增加了一倍份額,可以鑄造更多的兵器鎧甲。折繼閔和種詁都賺了缽滿盆滿,在家裡歡天喜地慶賀。
狄青也得到了太子太保的加銜,依舊出任彰化軍節度使。
說了一大堆,總算輪到了王家。
說起來王良在陣前的功勞,絲毫不比別人差,而王寧安更是鞍前馬後,運籌帷幄,甚至親自上陣,和遼國使者談判,能圓滿收場,他居功厥偉。
奈何王家父子起點太低了,趙禎也不好揠苗助長,只是把王良從敦武郎提拔到了拱衛郎,正八品提高到了從七品。
貌似只提了一級,幅度不算大,可是熟悉宋代官制的人,都驚掉了下巴。
宋代官員普遍偏低,從太尉算起,武臣一共分為53階,敦武郎排在第43,狄青第一次授予官制,只是得到了最低階的三班差使,無品無極,王良第一次就拿到了敦武郎,一來是他立有戰功,二來也是照顧王家先人,一下子越過十級,幅度不可謂不驚人。
大家都琢磨著下一次就會收斂了不,幅度更大!
拱衛郎排在第32,相比上一次,又進步了十級以上,不少人都在暗暗琢磨,要不了幾年,只怕王良就會步入高階武將的行列。
當然了,你羨慕也沒有用,人家是一刀一槍拼出來的,敢跑到遼國境內,大殺大砍,宰了好幾萬人,就憑這個,哪怕給的官職再高,也無話可說。
當然了,相比起王良的火箭升官速度,他的寶貝兒子更勝一籌。
原來王寧安就有正九品保義郎的官職,只領俸祿不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