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部分(第3/5 頁)
接下來的就不用多說了,韓大公子被兩個學生抬出來,臉也破了,鼻子也流血了,胳膊腿上都是傷,悽慘無比。
偏偏還有個火上澆油的,蘇軾抓著兩塊肥皂跑出來,塞到了韓宗武的手裡。
“韓師兄,咱們也算是撿肥皂的交情了,剛才的冒犯你可不許怪我啊,聽到沒有!”
韓宗武扭過頭懶得搭理他,王寧安聽到,差點笑噴了。
撿肥皂的交情!
虧你蘇軾說得出來!
還真別說,後來大蘇把這段寫到了文章裡面,還成為了一個典故,專門形容同學加兄弟的少年情誼,純潔得不得了……
學生們用過之後,紛紛叫好,王寧安總算長出一口氣。
他上輩子是個文科男,理化知識早都忘得一乾二淨,只是後來碼字,不得不看一些用得上的,皂化反應算是他有限化學知識裡面,比較重要的。
無數穿越前輩都弄過,也不用廢話,差不多就是把小蘇打倒入石灰漿,再把上面清澈的液體,也就是氫氧化鈉倒入熱油鍋中,攪拌均勻之後,靜等著肥皂產生就可以了。
多麼簡單的一個東西。
王寧安卻足足用了一個月的功夫,才摸索出來,期間手背還濺到了氫氧化鈉溶液,幸好只有一滴,不然手都廢了。
從此之後,王寧安算是徹底有了自知之明,理化真不是文科生玩的。
能生產肥皂之後,另一項重要的商品,也就是蠟燭,王寧安乾脆不自己動手了,他從難民之中找到了兩個懂得做蠟燭的工匠,讓他們來幹。
大宋常用的蠟燭有牛油的,也有羊油的,上檔次的還有植物油的,比如柏皮油,蓖麻子油等等。
不過這些東西,都比不上一樣,那就是鯨腦油。
傳說中的燭光晚餐不是點幾根蠟燭就行的,正兒八經的燭光晚餐需要用鯨蠟,也就是從抹香鯨腦袋裡面,提取出來的脂肪,經過凝固壓榨之後,製成的蠟燭,根據傳說,鯨蠟能夠增加趣味,讓男女朋友之間,氣氛更濃烈、熱情……總而言之,你懂的!
說來也是湊巧,王良瑾捕到了一頭抹香鯨,王寧安早就下令,將裡面的鯨油提煉出來,常溫之下,鯨油是固體的,因此做蠟燭很簡單。
找一根竹筒,鑽一個小孔,能放進去棉線就可以,然後將竹筒噼開,把棉線放好固定,然後用漏斗把燒熱的鯨油倒進去,靜等冷卻,把竹筒開啟,一根蠟燭就出來了。
和後世差不多模樣的蠟燭最早出現在唐朝,當時只有王公貴胄能用得起,到了宋代,蠟燭已經悄然進入百姓之家。
一根蠟燭從150文到400文左右,差不多相當於工人三四天的收入,尋常百姓除非有重要的事情,一般還是捨不得用蠟燭的,但是稍微有錢的人家,還有那麼多宗室朝臣,豪商巨賈,他們用起蠟燭一點都不心疼。
製作東西,不是王寧安的長項,但是做生意他在行。
肥皂和鯨蠟,擺在曹佾的面前。
曹國舅搓了搓手,眼睛裡面都是貪婪的光。
王寧安這小子點石成金的本事他算是領教了,送上門的發財機會,絕對不能錯過。
“這回我家只要三,呃不,兩成,兩成就行,有多少都交給我們。”
王寧安呵呵一笑,“國舅爺,我怎麼好佔你的便宜。”
“無所謂,咱倆誰跟誰啊!”曹佾勾肩搭背,毫無形象道:“我的小財神爺,就咱們倆的交情,哪怕是月宮十二釵我都送給你。”
“月宮十二釵?那是什麼玩意?”王寧安好奇道。
曹佾笑嘻嘻的,湊到近前低聲說道:“那是我們家養的十二個歌女,實不相瞞,從**歲就開始教她們讀書,十幾歲之後,學習樂器,眼下最大的十九,最小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