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朱棣五次親征蒙古(第1/3 頁)
1407 年,朱棣成功收復安南。安南古稱交趾,自秦漢至唐末一直是中國的郡縣。
明朝初期,安南發生內亂,權臣篡位。明成祖朱棣派遣大軍出征,經過一系列戰鬥,最終成功收復安南,將其重新納入明朝的直接管轄範圍,加強了明朝在東南亞地區的影響力,維護了國家的領土完整和尊嚴。
緊接著第二年,公元 1408 年,明成祖朱棣下令設立奴爾幹都司,其治所位於黑龍江下游東岸靠近入海口的特林地區。
奴兒干都司設定的官職主要有都指揮使、同知、僉事等。朱棣派遣了亦失哈等官員負責管理奴兒干都司。
朱棣設立奴爾幹都司主要是為了加強對東北地區的管轄和治理,鞏固邊疆防禦,促進當地的經濟發展和民族融合。
其管轄區域涵蓋了黑龍江流域的廣大地區,包括今黑龍江、松花江、烏蘇里江流域,以及外興安嶺以北的地區,具體城市有特林、廟街、囊哈爾衛等地。
人口涵蓋了包括女真、鄂溫克、達斡爾等眾多民族。廣袤的土地包括肥沃的農田、茂密的森林、遼闊的草原以及豐富的礦產資源。
組建和統領當地的衛所軍隊,在重要的關隘和戰略要地設定軍事據點,派遣士兵駐守,應對外敵入侵。
奴兒干都司鞏固了明朝在東北地區的統治,明確了地區的主權,促進交流與融合,加強了民族之間的聯絡和團結,推動經濟發,貿易往來,使得東北地區的資源能夠得到更有效的開發和利用,保障了邊疆地區的和平與穩定。
這些佈局都做好之後,朱棣進行5次親征蒙古,朱棣第一次親征蒙古是在公元 1410 年,當時朱棣 50 歲,公元 1410 年,親征蒙古韃靼部。韃靼部當時主要在今蒙古東部一帶活動。
韃靼是中國古代北方的遊牧民族,其族稱最早見於 732 年。唐朝時是北方部落之一,回鶻汗國衰敗後成為蒙古高原主體居民。遼時為屬部,常反叛。盡時與之敵對。
元朝滅亡後,北元政權退回蒙古高原,包含部分元朝皇室和貴族在蒙古高原重新組織勢力。其構成較為複雜,包含眾多部落和勢力。韃靼經常騷擾明朝邊境。韃靼內部局勢混亂,時而嚮明朝表示歸順,時而又反叛,朱棣為了鞏固明朝的統治,保證邊境的安定,彰顯明朝的強大威風,於是決定親自出徵韃靼。
此次親征,歷時約五個月,帶了約五十萬軍隊,隨行大臣將領有淇國公丘福、同安侯火真等。出征前精心籌備,準備了充足的糧草和精良的兵器。
這期間經歷了多場戰役,其中關鍵的一戰在斡難河(今蒙古鄂嫩河)爆發。
朱棣採用分進合擊的戰略,將大軍分為數路,相互配合。他先派出先鋒部隊偵察敵軍動向,而後指揮主力部隊迅速出擊。
朱棣充分發揮明軍的裝備優勢,以騎兵衝擊韃靼軍的陣營,同時利用步兵鞏固陣線,弓箭手遠端壓制。最終,明軍在斡難河一帶大敗韃靼部,韃靼部首領阿魯臺率領殘部倉惶逃竄。
此次極大提升了明朝在北方的統治政權。雖未直接將韃靼部的活動區域納入明朝版圖,但沉重打擊了韃靼部的實力,使其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不敢輕易侵犯明朝邊境,為明朝邊境帶來了相對的安寧。
朱棣 54 歲,第二次親征蒙古,永樂十二年(1414 年)軍隊五十萬人出征,隨駕重臣名將有英國公張輔、成國公朱勇等。此次親征歷時約三個月。
瓦剌的兵力大概只有三萬多人。不過,這次戰爭明軍打得很艱難,雙方的傷亡情況差不多。
在忽蘭忽失溫(今蒙古烏蘭巴托東南),朱棣採取誘敵深入的戰術。先以小股部隊佯敗,吸引瓦剌軍追擊,然後埋伏在兩側的主力部隊突然殺出,形成包圍之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