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 元朝: 文人趙孟頫與王朝落幕(第5/5 頁)
白蓮教領袖韓山童利用河工的不滿情緒,組織起義。
元朝統治者未能充分漢化,一定程度上導致了統治的不穩定。元朝統治者在政治制度上保留了較多蒙古族的舊制,未能完全適應中原地區的治理模式。對儒家思想的重視不足,科舉制度長期廢置,使得漢族知識分子晉升通道狹窄,難以參與到國家的管理和建設中,從而引發了漢族士人的不滿。
元末農民起義此起彼伏,其中劉福通領導的紅巾軍給元朝統治造成了沉重打擊。脫脫憑藉強力手段曾基本搞定各路義軍,但元順帝聽信讒言剝奪脫脫兵權並將其貶謫刺死,這成為壓垮元朝的最後一根稻草,朝廷內部矛盾更加尖銳,元順帝與皇太子愛猷識理達臘分別倚靠孛羅帖木兒、擴廓帖木兒(王保保)等,而這些諸侯擁兵自重,相互混戰,不聽朝廷號令。
1367 年,徐達、常遇春率 25 萬兵馬北伐時,元朝內部的王保保正率兵西征,準備與李思齊、張良弼大戰,對明軍北伐消極怠工。1368 年,當徐達、常遇春抵達燕京郊外時,元順帝自知難以得到增援,若固守京師可能會重蹈宋徽宗、宋欽宗的覆轍,於是選擇不戰而逃,逃回草原,放棄了燕京。
此後,明軍繼續進攻,王保保、李思齊、張良弼等被擊敗,元軍退出中原。至此,元朝在中原的統治結束,狼狽地退回了北方草原。
不過,元朝時期的人口並沒有增加,反而出現了銳減。蒙古人對抵抗的中原人口實行屠殺政策。據歷史資料顯示,元朝初年蒙古兵南下時,中國喪失了大約 7000 多萬人口,這些人口幾乎都是在蒙古族入侵時死於非命。
四川被蒙古屠殺後,人口由一千三百萬減少到六十萬。北方地區有百分之九十的漢族平民也慘遭種族滅絕。
元朝時期,鼠疫等瘟疫的爆發給社會帶來了巨大沖擊。醫療水平有限,用的中藥清熱解毒、扶正祛邪的方劑,來緩解患者的症狀。但對於鼠疫這種烈性傳染病,這些方法往往難以遏制疫情的蔓延。將感染者集中在特定區域,以減少傳播。也會有焚燒病患屍體的做法。
關於死亡人數,缺乏精確的統計,社會秩序陷入混亂。這場瘟疫持續了數年。
據不完全統計,僅在 13 世紀末至 14 世紀中葉,黃河就發生了多次大規模的決堤事件,受災人口多達數百萬。
引發了嚴重的饑荒。大量百姓餓死,人口流失嚴重,大量人民餓死。
此外,人口遷徙也是一個重要因素,為躲避戰亂,南方的人大量向南洋地區遷徙,使得元朝的人口流失更加嚴重。
學者趙文林、謝淑君的《中國人口史》認為元太宗窩闊臺八年(1236 年),原金朝和西夏統治區的人口為 1053 萬 8745 人;也有說法稱元朝統一時人口有 5980 萬。
元朝人口相比之前的朝代大幅減少。而元末明初,因紅巾軍起義等戰亂以及天災頻發等因素,人口又進一步折損。到明初時,全國人口約 6000 萬。
公元 1368 年,朱元璋大軍攻入大都,元順帝出逃,元朝滅亡。
此後,元順帝在北方繼續維持著殘餘的統治,直至公元 1370 年離世,享年 50 歲。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