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靖難之役與朱權的別樣人生(第3/4 頁)
卻以蘇州地屬中央管轄之內為由拒絕。
朱權再次請求受封錢塘,然而錢塘是明朝的財賦之地,於是明成祖又以太祖曾經想把錢塘賜予周王卻沒能分封為由拒絕,並讓他在建寧、重慶、荊州、東昌選擇封地。最終朱權被改封到了南昌,明成祖親自寫詩為他送行,命朱權以布政司為宅邸,宅邸的規格不加以改變,但護衛、祿米、儀仗減半。朱權受封南昌後不久,有人告發他用巫蠱之術害人,明成祖派人暗中查證,沒有找到證據,事情最終作罷。
此後,朱權購置了一間精緻的書齋,每天在書齋裡彈琴讀書,韜光養晦。明仁宗時,朱權上表陳言南昌並非他的封國,意圖回到大寧,未果。宣德三年(公元1428年),朱權上書嚮明宣宗請求將南昌城附近的田地賜給他,次年,又非議明朝宗室的品級制度,明宣宗為此發怒,對朱權頗有詰責之意,朱權上書謝罪請求原諒。
晚年的朱權終日與文人相往來,抒發自己的志向和抱負。他曾奉命編輯《通鑑博論》,並著有《家訓》《寧國儀範》《漢唐秘史》《史斷》《文譜》《詩譜》等作品。
他在戲曲上也頗有造詣,其北曲譜及評論專著《太和正音譜》是中國現存最早的雜劇曲譜,也是戲曲史上第一部曲論著作,對後來的戲曲發展和研究影響深遠。
朱權一生創作了雜劇十二種,現存《私奔相如》和《衝漠子獨步大羅天》兩種。歷時12年完成了琴曲譜集《神奇秘譜》的編撰,這是中國音樂史上第一部純音樂曲集。
他製作的“中和”琴,號“飛瀑連珠”,被稱為明代第一琴。此外,朱權對道術頗有研究,曾在南昌結交道教第43代天師張宇初,拜其為師,研習道教理論,弘揚道教教義。正統九年(公元1444年)撰成《天皇至道太清玉冊》,綜合概述了道教教義、音樂、儀軌等各方面內容,從理論到實踐指導道教的建設和發展,被收入明末編輯的道教經典《續道藏》。
正統十三年(1448年),朱權去世,史稱“寧獻王”。享年71歲。
朱橚(1361年—1425年),明太祖朱元璋第五子,是植物學家、方劑學家,明朝第一任周王,史稱“周定王”。初被封為吳王,後被改封為周王。
洪武十四年(1381年),舊藩封國開封(今河南省開封市)。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朱橚擅離封國,建文帝朱允炆登基後,被其次子朱有爋告發謀反,全家被流放雲南。
到雲南後,朱橚看到當地居民生活困苦、缺醫少藥,便重新組織人員編撰了《袖珍方》一書。明成祖朱棣靖難之役後恢復其王爵並令其復國返回開封,又因謀反罪遭到朱棣警告,主動交出護衛隊伍。
朱橚是明太祖朱元璋的第五子,其一生的重要貢獻主要體現在醫藥學和植物學方面:
編著《救荒本草》是中國歷史上較早的一部經濟植物學著作。他組織學者收集各種圖書資料,設立植物園,種植大量野生可食用植物,觀察並記錄其形態、特徵、用途、可食用部分及食用方法等。
該書不僅可用於救荒,還開創了野生食用植物的研究領域。書中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和圖文配合的方式呈現內容,方便民眾尋找食物和普及植物知識。其對花器官的觀察與研究為瑞典學者林奈創造的植物分類法打下了基礎。
採用的植物木刻畫也比西方早近70年。《救荒本草》對後世的藥物學、植物化學以及資源植物學有一定參考價值,對明代及後世相關研究產生了深遠影響,如明代的李時珍編寫《本草綱目》、清代吳其浚撰寫《植物名實圖考》時都曾引用其成果,還促進了日本本草學和植物學的發展,20世紀40年代末,英國藥物學家伊博恩根據朱橚的研究寫了一部專著。
編著《普濟方》這是一部大型方書,分19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