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開國元勳的不同命運(二)(第2/4 頁)
。而後,又有人告發傅友德暗中與舊部密謀,有不軌之心。儘管並無確鑿證據,但朱元璋生性多疑,對傅友德的信任已蕩然無存。
最終,在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朱元璋逼迫傅友德自盡。傅友德之死牽連甚廣,據史料記載,受其牽連者多達上千人,其家族財產被沒收,不少部下也受到牽連,或被罷官,或被流放。傅友德終年約五十多歲。他的子女命運多舛,或被充軍邊疆,或淪為平民,飽嘗世間艱辛。傅友德曾為明朝的建立和穩定立下汗馬功勞,卻在朱元璋的猜忌中含冤而終。
傅友德的離去,讓人不禁感嘆世事無常。而同樣身為開國功臣的湯和,卻有著截然不同的命運。當傅友德在政治風雲中遭遇不測時,湯和早已看透了這一切。他深知“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的道理,於是主動向朱元璋請求告老還鄉,最終獲得了朱元璋的應允,得以榮歸故里,安享晚年。
湯和與朱元璋是同鄉發小,湯和年長朱元璋三歲。 湯和自幼父母雙亡,喜好騎馬射箭等遊戲,成年後有著遠大的志向,善於謀略。
他們一同在濠州鍾離(今安徽鳳陽)長大。是湯和寫信給朱元璋一起加入到紅巾軍的隊伍,湯和是朱元璋的革命引路人。
當朱元璋加入義軍隊伍後,發展得不錯,湯和一直忠心耿耿地追隨朱元璋。
在朱元璋的隊伍中,湯和作戰勇猛,身先士卒。他不僅在戰場上奮勇殺敵,還積極協助朱元璋管理軍隊、出謀劃策。在早期的征戰中,湯和參與了多次重要戰役,為朱元璋的勢力擴張立下了汗馬功勞。
他服從朱元璋的指揮和調遣,毫無怨言。即使後來朱元璋麾下人才輩出,湯和的地位有所變化,他也始終保持著對朱元璋的忠誠和支援。他戰功赫赫,晚年還曾鎮守海疆。湯和為人低調謹慎,深知朱元璋的為人。
湯和自始至終忠心耿耿,對朱元璋言聽計從,毫無二心。在諸多戰役中,湯和盡顯其智勇與忠誠。與張士誠的交鋒中,湯和領命出征。面對張士誠堅固的防線和眾多的兵力,湯和巧妙佈局。
他先派出小股部隊頻繁騷擾敵軍,使其疲憊不堪,在短短半個月內,騷擾次數多達二十餘次。接著,他親率主力發起猛攻,經過一個月的激戰,成功攻破敵軍防線,殲敵三萬餘人,自身傷亡僅八千左右,一舉佔領重要城池五座,為朱元璋的勢力擴張立下大功。
在征討方國珍的戰役裡,湯和洞察敵軍依賴水路的特點。他一方面組織水軍封鎖河道,另一方面派陸軍截斷敵軍補給。
此役,湯和所部共擊沉敵軍戰船二十艘,繳獲糧草輜重無數,僅用兩個月就迫使方國珍投降,收編敵軍兩萬餘人。
與陳友諒的對決更是驚心動魄。陳友諒兵強馬壯,來勢洶洶。湯和毫不畏懼,他冷靜分析局勢,制定了誘敵深入的策略。先佯裝敗退,將敵軍引入預設的埋伏圈,然後發起突然反擊。這場戰役持續了四十餘天,湯和所部殲敵五萬餘人,自身損失不過一萬五千,成功擊退陳友諒,鞏固了朱元璋的根據地。
湯和不僅戰功赫赫,在人際交往中更是情商極高。他深知朱元璋的心思,對於朱元璋的決策總是堅決擁護。
當其他將領因功高而驕縱時,湯和始終保持低調謙遜。每次論功行賞,他從不爭功,總是將功勞歸於朱元璋的領導有方和眾將士的拼死效力。
在朝廷中,他與同僚相處融洽,從不結黨營私,也不參與派系爭鬥。正是因為湯和的忠誠服從和八面玲瓏,使得他在朱元璋多疑的性格下得以善終,成為明朝開國功臣中的一個特例,也為後世留下了一段佳話。
湯和覺悟性極高,在駐守常州時他曾酒後發牢騷,遭朱元璋懷恨在心並在封爵時降級處理,這讓湯和記住教訓,此後處處謹小慎微。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