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中晚唐的困局(第1/3 頁)
公元 763 年,安史之亂的硝煙剛剛散去,然而,一場更為深重的災難卻悄然降臨。以魏博節度使田承嗣為代表的眾多節度使擁兵自重,割據一方,全國陷入混亂,民不聊生。
大大小小的節度使多達數十個,他們肆意瓜分著大唐的江山,這場藩鎮割據的亂局竟延續了百餘年之久。
田承嗣此人,手握重兵,心術不正。他自任官吏,將朝廷的任命視為無物。所統治的魏博之地,賦稅不再上繳朝廷,而是盡入其私囊。他還大肆擴充軍隊,麾下傭兵數萬,盔甲鮮亮,刀劍錚錚。
其他的節度使亦是有樣學樣。他們在各自的領地中,為所欲為。有的壟斷當地經濟,私鑄錢幣,致使貨幣混亂,商業凋零;曾經繁華的街市變得冷冷清清,田間的莊稼無人耕種,到處是一片荒蕪破敗之象。
以李忠臣為首的一批將領,力主以武力平叛,他們熱血沸騰,誓言要為朝廷收復失地,還天下一個太平。
以宰相王縉為首的文官集團,則認為當務之急是穩定局勢,恢復民生,逐步削弱藩鎮的勢力。兩派大臣在朝堂上爭得面紅耳赤,互不相讓。
公元 781 年,唐德宗試圖削藩,引發了“四鎮之亂”,戰火連天,百姓流離失所。此後,又有“淮西之亂”等一系列叛亂,讓大唐的江山滿目瘡痍。
公元 800 年唐德宗推行兩稅法,試圖為病弱的財政注入生機,然而藩鎮割據如惡瘤般頑固,地方豪強肆意抵制,改革之途荊棘叢生。
公元 803 年,“涇原兵變”如一道驚雷劃破長空,唐德宗倉惶出逃奉天。士兵的憤怒如洶湧洪流,沖垮了朝廷的尊嚴。
這場兵變,不僅是對朝廷統治的強烈抗議,更是中央權威衰落的醒目警示。社會的動盪如漣漪般擴散,人心惶惶,局勢愈發失控。
唐文宗李昂不甘心被宦官控制,決心剷除宦官勢力,於是出現了《甘露之變》。
公元 835 年,李訓和鄭注為文宗出謀劃策,先是利用宦官內部矛盾,除掉了王守澄等大宦官。隨後,他們計劃以左金吾衛衙門後院的石榴樹上夜降甘露為由,誘騙仇士良等宦官前往觀看,藉機將其誅殺。
在實施計劃當天,仇士良等宦官到達後,發現了埋伏計程車兵,察覺有詐。他們迅速劫持唐文宗回宮,並派出禁軍大肆屠殺參與謀劃的官員,李訓、鄭注等人先後被殺。
甘露之變產生了極其惡劣的影響。大量朝廷官員被殺,長安陷入血雨腥風,朝中幾乎為之一空,政府機構癱瘓。
公元 805 年,唐順宗登基,力圖重振朝綱,遂起用王叔文、王伾等志士推行“永貞革新”。這場革新終究如曇花一現,黯然落幕。
在這混沌的時代,文化領域卻似暗夜中的繁星,閃耀著璀璨的光芒。
詩人白居易以其犀利的筆觸和深沉的同情,為蒼生髮聲《賣炭翁》中“滿面塵灰煙火色,兩鬢蒼蒼十指黑”,生動地刻畫了賣炭老人的艱辛;“可憐身上衣正單,心憂炭賤願天寒”,更是將底層百姓的無奈展現得淋漓盡致。
公元 819 年,唐憲宗李純掀起了一場規模盛大的迎佛骨活動。當時的唐朝,佛教在社會中有著廣泛的影響力,憲宗對佛教的尊崇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
在這樣的背景下,韓愈挺身而出,向憲宗呈上了《諫迎佛骨表》。韓愈深知佛教的過度發展對國家和社會帶來的種種弊端,他在表中言辭懇切、激烈直斥佞佛的危害。他指出,自東漢以來,信佛的帝王大多壽命不長,國運衰敗。
然而,憲宗看到這篇表章後,龍顏大怒。他認為韓愈此舉是對他權威的挑戰,也是對他尊崇佛教行為的冒犯。憲宗全然不顧韓愈的一片忠心和其諫言的合理性,做出了將韓愈貶謫到潮州這一偏遠之地的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