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武媚娘重回宮廷(第1/4 頁)
公元 649 年,唐太宗李世民駕崩,按照當時的禮儀規制,宮廷內首先舉行了極為隆重的停靈儀式。李世民的遺體被恭敬地安置在精心佈置的靈堂之中,四周滿是象徵著皇家威嚴與尊貴的祭品和儀仗,熠熠生輝卻又透著沉沉的哀傷。
緊接著,朝廷向全國發布了國喪的詔令。一時間,長安城內,百姓們紛紛身著素服,一切娛樂活動皆被叫停,每個人都沉浸在對這位偉大皇帝的深切哀思之中。
在宮廷深處,宮女太監們腳步匆匆,忙碌地籌備著喪葬所需的其他繁雜物品。而那早已備好的李世民的棺槨,選用最上等的珍貴木材,由能工巧匠精心打造,雕刻著精美絕倫的圖案,每一處細節都飽含著對先帝的深深敬意。
在權力交接這至關重要的環節,朝廷的重臣們神色凝重,緊急商議著新皇登基的諸多事宜。
長孫無忌等核心大臣們日夜操勞,未曾有片刻懈怠。要確保李世民的後事安排得盡善盡美,每一個細節都符合皇家的尊嚴。又要為李治的登基做好周全準備。
皇位的傳承向來是一場驚心動魄的權謀較量。太子李治成為了眾人矚目的焦點。
李治是貞觀十七年(公元 643 年)被立為太子。在立太子之前還發生了爭奪太子之位事件。
太子李承乾,身為李世民的嫡長子,本應是皇位毋庸置疑的當然繼承人。他自幼聰慧,備受李世民的寵愛與期望,被悉心培養,眾人皆以為他將順理成章地登上皇位。
然而,隨著年歲的增長,李承乾逐漸迷失在權力的慾望之中。他身邊聚攏了一批心懷叵測之人,不斷挑唆他對皇位的急切渴望。加之李世民對其弟李泰的寵愛日益明顯,讓李承乾心生不安與嫉妒。
最終,李承乾在恐懼與野心的驅使下,決定鋌而走險,謀劃了一場謀逆叛亂。他秘密召集黨羽,籌備兵器,企圖以武力奪取皇位。
但李世民何等英明,宮廷中的風吹草動皆難逃其法眼。很快,李承乾的謀逆之舉被察覺,這場叛亂還未真正發動便被扼殺在搖籃之中。
訊息傳出,朝野震驚,猶如巨石入水,打破了原本看似平靜有序的皇位繼承局面。群臣惶恐,百姓議論紛紛,整個大唐都被這突如其來的變故攪得天翻地覆。
李世民痛心疾首,面對這個曾經寄予厚望卻犯下大錯的兒子,他不得不揮淚作出廢黜的決定。李承乾的謀逆不僅自毀了光明的前程,也讓皇室的尊嚴受到了極大的損害。
這一事件使得皇位繼承陷入混亂與不確定。魏王李泰才華出眾,深得李世民寵愛,在爭奪皇位道路上一度佔據優勢。他積極拉攏朝臣,構建自身勢力,試圖說服李世民立其為太子。但其野心急切,手段強硬,甚至向李世民承諾若登基會殺子傳弟以保皇位傳承穩定。這荒謬承諾讓李世民看清其虛偽狠辣。
而在這場激烈的皇位角逐中,李治,這位看似溫和柔弱的皇子,逐漸走入了眾人的視野。李治性格寬厚,仁孝恭順,深得李世民的信任。
長孫無忌,這位在朝中舉足輕重的大臣,同時也是李治的舅舅,敏銳地察覺到了李治的優勢。他深知,在經歷了李承乾的謀逆和李泰的野心勃勃之後,李世民更希望選擇一位穩重、善良且易於掌控的繼承人,以確保大唐江山的穩定。
長孫無忌開始在暗中為李治謀劃。他利用自己的權勢和影響力,拉攏了一批支援李治的大臣。他們在李世民面前不斷稱讚李治的品德和才能,強調他是繼承皇位的最佳人選。
與此同時,李世民也在對諸子進行著深入的思考和權衡。李泰的野心讓他心生警惕,而李治的善良和寬厚,讓他看到了一絲希望。
他擔心若立李泰為太子,其他皇子將難以保全;而李治,或許能夠以仁愛之心對待兄弟,保持皇室的和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