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呂不韋的最後時刻(第1/3 頁)
嬴政親政,成功剷除嫪毐之後,他那如鷹隼般銳利的目光,毫不猶豫地轉向了呂不韋。這位年輕的秦王,心中深知呂不韋的權勢如同一座巍峨的高山,若要將其撼動,需得步步為營,精心籌謀。
朝堂之上,嬴政高坐於龍椅,神色莊重而威嚴。他開始巧妙地在政治決策中擺脫呂不韋的影響,不再對其言聽計從。
每一項國事的商議,嬴政都展現出自己獨立思考的能力和果斷堅毅的決心。以往,呂不韋的諫言往往能主導朝堂的風向,如今,嬴政會審慎地思量權衡,不再輕易點頭應允。這微妙的變化,群臣們起初只是略有察覺,但隨著時間的推移,他們逐漸清晰地認識到,年輕的秦王正堅定地掙脫呂不韋的束縛,展現出屬於自己的王者風範。
嬴政深知,要削弱呂不韋的勢力,不能僅僅依靠自身的權威,還需培植新的力量。於是,他大力擢升蒙恬、王翦等英勇無畏且年輕有為的將領。蒙恬出身將門,自幼熟讀兵書,武藝高強,心懷報國之志;
王翦則久經沙場,作戰經驗豐富,沉穩睿智。在嬴政的支援下,他們在軍中的地位迅速提升,所統領的兵馬日益增多。
同時,嬴政還提拔了李斯、王綰等智謀超群的文臣。李斯來自楚國,才華橫溢,對天下局勢有著獨到的見解;
王綰為人正直,心思縝密,處理政務井井有條。這些人皆對嬴政忠心不二,成為了嬴政手中的堅利之劍,在朝堂上逐漸與呂不韋的勢力形成抗衡之勢。
在處理朝政時,嬴政精心佈局,故意將諸多重要事務交付給新提拔的臣子經辦。比如修築水利工程、改革稅收制度等關鍵事務,嬴政皆委以蒙恬、王翦、李斯等人。
讓他們在實際操辦中積累功勳,樹立威望。而對於呂不韋派系的官員,嬴政則對他們的奏報施以更為嚴苛的審查,哪怕稍有差池,便會毫不留情地加以斥責。這使得呂不韋一派的官員在行事時愈發謹小慎微,生怕出錯而失了恩寵。
嬴政又在民間巧妙佈局。他暗中指使親信,以隱晦的方式散佈呂不韋權傾朝野、可能危及秦國安穩的言論。
這些言論起初如涓涓細流,在百姓中悄然傳播。漸漸地,街頭巷尾皆在紛紛議論呂不韋的是與非。有人感嘆呂不韋的功績,也有人擔憂他的權勢過大。而嬴政則藉此輿論之勢,進一步對呂不韋施壓。
面對嬴政步步為營的緊逼策略,呂不韋心中愈發惶恐不安。他竭力想要穩固自己的地位,卻無奈地發現自身的影響力正如潮水般緩緩退去。
他試圖透過一些手段重新贏得嬴政的信任,比如主動獻上一些珍貴的寶物,或是在某些決策上迎合嬴政的想法。
然而,嬴政早已看穿他的心思,對他的這些舉動不為所動。
呂不韋的勢力在嬴政的打壓下逐漸削弱,他的親信們也開始人心惶惶。一些原本堅定追隨呂不韋的人,在看到形勢的轉變後,開始動搖。
嬴政抓住這個時機,透過恩威並施的手段,將部分呂不韋的親信分化拉攏到自己這邊。他對那些願意歸順的人既往不咎,並給予適當的賞賜和晉升機會;而對於那些頑固不化的,嬴政則以雷霆手段予以懲治。
在這個過程中,嬴政還特別注重情報的收集。他暗中培養了一批精明能幹的探子,讓他們密切監視呂不韋及其黨羽的一舉一動。
任何風吹草動都能迅速傳到嬴政的耳中,使他能夠及時做出應對之策。
各國也在密切關注著秦國這場驚心動魄的權力爭鬥。趙國派遣密探,妄圖尋覓可乘之機,趁機削弱秦國的實力;
韓國則整日憂心忡忡,懼怕秦國一旦平息內部紛爭,便會將鋒利的矛頭指向自己;
魏國則在暗中積極拉攏其他國家,籌備聯合對抗可能愈發強大的秦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