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部分(第1/4 頁)
但這也可能是他們最後一次叫萬歲了。
因為禪讓儀式就要開始了,“劉承佑”檢閱完三軍後,就自然而然地伸出手來,拉著郭威的胳膊向著圜丘上面走去。
郭威稍稍一愣,也就跟著“劉承佑”走了。到了這種地步,他已經對於那個神靈和“劉承佑”的誠意和用心毫無懷疑。
正式進行禪讓時,馮道這三天幾乎不眠不休,帶領許多官員翻遍史書,引經據典制定的禪讓禮儀幾乎全部都被段宇鍾改得亂七八糟。
首先就是祭天場地的變化,讓許多儀式不再適合,然後,到了祭天場所,“劉承佑”又信步走去檢閱三軍。
之後,“劉承佑”拉著郭威走上圜丘之後,就更是段宇鍾自己自由發揮的時候了。
如此種種,已經完全徹底地脫離了馮道等人耗費無數心血制定的祭天劇本。
第51章 空前絕後的祭天
只見他們兩人龍行虎步地走向圜丘之後,“劉承佑”先走向圜丘中的天心石,郭威立在一旁。
只見“劉承佑”先是在圜丘中央的天心石上對著上天三跪九叩。
然後起來高聲誦讀道:“華夏文明,源遠流長。炎黃肇基,大禹治水,功蓋千秋。堯舜禹湯,三代大治,萬古流芳。春秋戰國,百家爭鳴。
秦皇漢武,隋帝唐宗,文治武功,功蓋千秋。蕭何曹參,房謀杜斷,華夏名相,撫育萬方。
衛霍陳湯,張騫班超,李靖薛禮(薛仁貴),華夏名將,智勇雙全。
揚威異域,開疆拓土,封狼居胥,拜將雲臺,畫閣凌煙。
馬遷班固,為國箸史,相如文賦,李杜詩篇,顏筋柳骨。華夏文化,光耀千古。
然安史倡亂,藩鎮割據,華夏神州,日益**。吐蕃契丹,回鶻突厥,異族兵鋒,橫行諸夏。秦淮燕趙,漢奸何多!
小子承佑,以尚幼之年,嗣新造之業。受命之主。德非禹湯,輔政之臣,復非伊呂。將欲保延洪之業,守不拔之基,固不可得也。
宋王郭威,昔在初潛,未聞多譽,洎西平蒲阪,北鎮鄴臺,有統御之勞,顯英偉之量。玄屬漢道斯季,天命有歸。
有子柴榮,頃在仄微,尤務韜晦,及天命有屬,可嗣守鴻業,治軍神武雄略,為政則摘伏辯奸,多得其理。
故小子豈敢不順天應人,效堯舜故事,以託神器於英主。
郭威柴榮,既受天命,當驅逐韃虜,恢復中華,立紀陳綱,拯濟斯民。
故小子敬告上天,禪讓皇位於宋王郭威,改國號為大宋,定明年為天命元年,立柴榮為太子。
伏惟尚饗!”
馮道本來為“劉承佑”準備了祭天文章,但讓段宇鍾慚愧的是,儘管他前世李煜和趙佶文化水準都不差。
但他們更多表現在藝術領域,他們是皇帝,也沒有去熟讀經史子集。
所以馮道、範質等文臣等為了這個註定名垂青史的盛事,嘔心瀝血,準備了駢五儷六,文采比段宇鍾唸的這個好幾十倍的祭文。
但段宇鍾卻看不懂,畢竟許多典故不是他這個後世在大學混了四年的文科生能讀懂的,前世李煜和趙佶兩個詞人書畫皇帝也不大懂。
讀不懂,自然也就沒有感情。所以段宇鍾索性丟開這個祭文,臨時拼湊了一段自己杜撰的祭文。
雖然馮道等文臣在心裡評價:“前面狗屁不通,但勝在通俗,讀給那些武夫聽,倒也合適。
奇怪的是他中間對劉承佑自己和郭威、柴榮的評價,卻文辭簡練,評價精準,頗像史家筆法。
最後定下的希望郭威‘驅逐韃虜,恢復中華,立紀陳綱,拯濟斯民’這四句十分精彩。
但他末了還畫蛇添足,為新皇郭威定國號,定年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