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9部分(第3/4 頁)
一眼便能看出的事實。
如果說毛zd領導下的大躍進是“土躍進”,他指定的接班人華gf領導的便是地地道道的“洋躍進”,並提出了“全面躍進”的口號。
在全面躍進的口號下,中國計委提交了雄心勃勃的大規模“引進裝置”的計劃書:在五五計劃後三年和六五計劃期間,除抓緊一九七三年批准的四十三億美元進口方案中在建專案儘快建設投產以外,再進口一批成套裝置、單機和技術專利。其中有兩套大型化肥裝置,兩套化肥關鍵裝置,四套中間體原料裝置;三套大型石油化肥成套裝置,一套三十萬噸乙烯綜合利用工程,四套化纖成套和關鍵裝置,兩套年產量兩百萬到三百萬平方米的合成革裝置,三套合成洗滌用品原料生產裝置……以上各專案八年共需外匯六十五億美元,配套工程基建投資約四百億元。
從過去的片面強調自力更生到向國外大規模借貸;由單純引進成套裝置到有限度允許外資到中國開辦合資企業,不能不說是一個了不起的進步,但超過自身條件的發展目標卻是急於求成,不切實際。
對於南洋聯邦來說,中國大門雖然只是開了一條縫,可在政府的引導下,搶佔巨大的市場,將相關產業轉移出去,實現國際再分工,為國家經濟的發展提供續動力的策劃已經開始大規模實施。
中國在轉折,南洋聯邦也在調整,產品、技術需要市場,資本需要渲洩,可以說,這也是南洋聯邦的發展機遇。作為與中國毗鄰的經濟技術強國,又在民族上有著割捨不斷的聯絡,南洋聯邦自然成為了中國向改革開放邁進的最大助力。
中國的最高層在尋求進入世界的種種方式,南洋聯邦無疑是最好的老師和投資者,從一九七七年開始,一個又一個考察團派往南洋聯邦。在引進資金和技術方面,應運而生的南洋招商局發揮了巨大的作用,南洋聯邦充足的資金、先進的技術和內地廉價的土地和勞動力結合起來,終於形成了一股不可阻擋的發展力量。
一九七八年,中國同南洋聯邦簽訂了二十二個重點引進先進技術和成套裝置的專案,引進資金相當於一百四十億美元。這一年相當於前五年成交總額的兩倍,相當於五零年到七七年共二十八年的引進總額。
一九八零年,南洋聯邦向中國提供低息貸款三百億南元,作為深圳、珠海、廈門、汕頭四個經濟特區的建設資金,中國則透過了向南洋聯邦商人開放土地有償使用的計劃。比南洋聯邦低得多的租金,加上簡化一切手續、一年免稅、三年免關稅、免稅進口必需的生產資料等優惠政策,吸引著南洋聯邦商人的投資目光。
有了資金,經濟特區建設中的水、電、路都可以通了,山可以移,窪可以平了。這就是被稱為“金錢”逼出的“土地出租”。終於,“摸著石頭過河”的中國人闖出了一條特區建設的路子。
能人所不能,搶在別人前面,當時的社會及國際輿論對中國經濟特區的評價尚未形成共識,南洋聯邦已經捷足先登,在資金、技術等方面進行了前所未有的投入,先行進入並佔領了中國這個廣闊的、擁有巨大潛力的市場。並因此而在兩伊戰爭引起的第二次經濟危機中巍然不動,再度實現了穩定持續的經濟增長。
到一九八五年,亞共體成員國已經達到了三十二個,包括西亞的伊拉克、伊朗、敘利亞、約旦、黎巴嫩、巴勒斯坦、沙烏地阿拉伯、巴林、卡達、科威特、阿聯酋、阿曼、土耳其等國家陸續加入,再有中國成為亞共體觀察員國,亞共體實力大增,位列美、蘇、歐共體之後,成為世界第四極的最終設想基本成為現實。
無論是人口還是資源,亞共體的實力和後勁都令人刮目相看,水漲船高,作為亞共體的龍頭老大,南洋聯邦在國際上具有了極大的話語權。其生產的武器裝備已經基本成了亞共體成員**隊的制式武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