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部分(第3/4 頁)
的翼側安全;C集團軍群則防守從盧森堡邊界至瑞士一線的齊格菲防線。
第六部分曼斯坦因 元帥(2)
曼斯坦因在研究作戰形勢
曼斯坦因在深入研究黃色計劃的內容和全面分析作戰雙方的情況之後,認為黃色計劃有模仿“施利芬計劃”之嫌,難以出奇制勝,故而主張:西線攻勢的目標應該是在陸地尋求決戰;攻擊的重點應該放在A集團軍群方面而不應放在B集團軍群方面,A集團軍群應從地形複雜卻能出敵不意的阿登地區實施主攻,揮師直指索姆河下游,這樣才能全殲比利時的盟軍右翼,併為在法國境內贏得最後勝利奠定基礎;A集團軍群的兵力應由2個集團軍增到3個集團軍,此外還需增加強大的裝甲部隊。此即著名的“曼斯坦因計劃”的要旨。曼斯坦因的主張得到A集團軍群司令倫德斯泰特的贊同。從1939年10月到1940年1月,A集團軍群司令部先後以備忘錄的形式向陸軍總司令部提出上述建議多達6次,仍未得到同意。 也許是陸軍總司令部對曼斯坦因一再要求改變作戰計劃感到厭煩,1940年1月27日,曼斯坦因奉命離開集團軍群司令部,出任新組建的第38軍軍長。然而曼斯坦因感到幸運的是,在希特勒的副官施蒙特的幫助下,於2月17日“得以當面向希特勒陳述我們的意見”並得到希特勒的完全同意。2月20日,陸軍總司令部頒發包含曼斯坦因建議的作戰計劃。結果,德軍在戰爭發起後的6個星期內橫掃西歐諸國,大敗盟軍。 1940年5月10日,“旁觀者”曼斯坦因從廣播電臺得知德軍發動西線攻勢的訊息,對未能參戰頗感不滿。直到5月27日,曼斯坦因部才奉命接防,扼守2個橋頭陣地。自6月5日起,曼斯坦因率部發起進攻,快速渡過索姆河和塞納河,直抵盧瓦爾河。如此快速的進攻,連德軍裝甲部隊亦感到驚奇。6月,曼斯坦因晉升為步兵上將。7月,獲得騎士十字勳章。 西線戰爭之後,曼斯坦因奉命駐防法國加來地區,準備實施進攻英國的“海獅計劃”,內定出任“海獅”登陸部隊指揮官。9月,“海獅”作戰行動取消,第38軍即轉入正常訓練。 1941年3月,曼斯坦因調任第56裝甲軍軍長。侵蘇戰爭之前,曼斯坦因得知所部編入北方集團軍群第4裝甲叢集。 1941年6月22日,納粹德國發動侵蘇戰爭。北方集團軍群的任務是先向東普魯士前進以殲滅波羅的海地區的蘇軍,然後再向列寧格勒前進。戰爭伊始,萊布的北方集團軍群就突破了蘇聯西北方面軍的防線。曼斯坦因部奉命從梅梅爾以北和提爾斯特以東的森林地區向東突破以達到德溫斯克的大路,於6月26日攻佔德維納河上的公路橋和鐵路橋,致使蘇軍損失70輛坦克和許多火炮。曼斯坦因對此頗為得意。 9月12日,曼斯坦因被調往南方集團軍群,出任第11集團軍司令併兼管羅馬尼亞第3集團軍。曼斯坦因的任務是向兩個不同的方向進攻:一方面,沿亞速海北 洞籩孿蚵匏僱蟹蚍矯媲?進,以繼續追擊東撤的蘇軍;一方面,同時應優先考慮攻佔克里米亞,以積極影響土耳其並解除羅馬尼亞油田可能遭受的空中威脅。但是,因為兵力有限和地形複雜,曼斯坦因認為同時完成上述兩項任務是不可能的。那麼,兩項任務是同時執行還是安排先後順序呢?這個本應由最高統帥部決定的問題,現在是由集團軍司令曼斯坦因決定的:首先集中力量攻佔克里米亞。在經過彼列科普地峽和亞速海兩個方向的作戰之後,德國最高統帥部似乎也認識到僅憑1個集團軍無法同時在兩個方向作戰,遂命令曼斯坦因專門擔負征服克里米亞的任務。10月31日,曼斯坦因攻戰阿爾馬,被分為兩段的蘇軍分別撤往刻赤半島和塞瓦斯托波爾要塞。曼斯坦因於11月16日佔領刻赤半島,12月17日開始進攻塞瓦斯托波爾。由於蘇軍的頑強抵抗,德軍攻而未克,損失慘重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