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8部分(第3/5 頁)
姓孫。古有姓王孫者,其後單字姓王或孫。這裡可能指前代家族中有一族姓孫。“一”字衍,當刪。以上兩句疑有脫誤。
陽亭:地名,確址不詳。據《漢書·地理志》,會稽郡烏程縣有歐陽亭,在今浙江吳興縣東。陽亭疑當是“亭侯”。
卒:同“猝”。國絕:指失掉了所封的爵位和土地。
揆(kuí葵):度量,這裡指諒解。不揆於人:得不到別人的諒解,不合於人。簷:據遞修本應作“擔”。擔載:肩挑、車載,指攜帶所有家財。
會稽:指東漢會稽郡,治山陰,在今浙江紹興。
錢唐縣:縣名,在今浙江杭州市西。
(11)丁伯:人名,不詳。元本“丁伯”作“丁某”。
【譯文】
王充,會稽郡上虞縣人,字仲任。他的祖先籍貫在魏郡元城,又姓孫。
祖上幾代曾從軍立有軍功,被封為會稽郡的陽亭侯。才一年因變亂而失去了爵位和封地,於是就在那裡落了戶,以種地養蠶為業。曾祖父王勇好意氣用事,結果跟很多人都合不來。災荒年頭,攔路殺傷過人,因此仇人眾多。又趕上兵荒馬亂,怕被仇人捉住,於是祖父王汎領著全家肩挑車載家當,準備到會稽郡城去安家,但中途在錢唐縣留了下來,以經商為業。祖父有兩個兒子,長子叫王蒙,次子叫王誦,王誦就是王充的父親。王家祖祖輩輩好講義氣,到了王蒙、王誦就更厲害了,所以王蒙、王誦在錢唐縣又仗恃自己的勇力欺凌別人。後來,又與土豪丁伯等人結下了怨仇,只好全家又搬到上虞縣居住。
【原文】
85·2建武三年,充生。為小兒,與儕倫遨戲,不好狎侮。儕倫好掩雀、捕蟬、戲錢、林熙,充獨不肯,誦奇之。六歲教書,恭願仁順,禮敬具備,矜莊寂寥,有臣人之志。父未嘗笞,母未嘗非,閭里未嘗讓。八歲出於書館,書館小僮百人以上,皆以過失袒謫,或以書醜得鞭。充書日進,又無過失。手書既成,辭師,受《論語》、《尚書》,日諷千字。經明德就,謝師而專門,援筆而眾奇。所讀文書,亦日博多。才高而不尚苟作,口辯而不好談對,非其人,終日不言。其論說始若詭於眾,極聽其終,眾乃是之。以筆著文,亦如此焉;操行事上,亦如此焉。
【註釋】
建武三年:公元27年。建武是東漢光武帝劉秀的年號,公元25~56年。狎:親暱而隨便。侮:戲弄。狎侮:指輕浮無理的嬉戲打鬧。
掩雀、捕蟬、戲錢、林熙:四種兒童遊戲的名稱。林熙:爬樹一類的遊戲。《淮南子·修務訓》中有關於“木熙”的記載,指攀上樹枝做驚險動作。熙:通“嬉”。遊戲。臣:據遞修本當作“巨”。
書館:漢代的鄉里小學,專教兒童識字書寫。
僮:即“童”。
袒:裸露。謫:責罰。袒謫:脫去衣服受責打。
【譯文】
建武三年,王充出生。王充小時候,跟同輩的夥伴一起玩,不喜歡隨便打鬧。小夥伴們都喜歡捉鳥、捕蟬、猜錢、爬樹,只有王充不願玩這些,王誦對此感到很驚奇。王充六歲時,家裡就教他認字寫字,王充恭厚友愛孝順,很懂禮貌,莊重寡言,有成年人的氣派。父親沒有打過他,母親沒有責備過他,鄉鄰沒有指責過他。八歲進書館學習,書館裡的小孩子有一百多人,都因為有過失而脫去衣服受責打,或者因為字寫得難看而被鞭打。只有王充的書法日見進步,又沒有什麼過失。學完了識字書寫課程,就離開了教寫字的老師,去學習《論語》和《尚書》,每天能背誦一千字。讀通了經書,品德也修養好了,就又辭別經師而去自己專門研究,王充一寫出文章,就得到許多人的好評。所讀的書也一天比一天多。王充才能雖高但不喜歡隨便寫作,口才很好可是不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