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九回 四勝四敗論關東(第1/2 頁)
蔡邕本非不識時務之人,助董雖有知遇、提拔之因,更多還為興漢。
而今關東起兵已成定局,大勢難違。羊安既非始作俑者,又有匡正之志,他自不會過多糾結。
…………
洛陽朝會
“今叛軍據河內、陳留、潁川、南陽,而使洛陽交通斷絕,是故…”大司農張馴說到這裡,抬頭偷瞄一眼董卓,見其面容微怒,稍加猶豫,方才壯膽繼續,“是故各郡縣去歲稅賦皆不能至。”
那天子劉協雖且年幼,畢竟天資聰慧,自了然身家處境。聞言,竟湧上一股振奮,然念漢家江山紛亂如斯,又是一陣悲上心頭。臉上卻不敢流露分毫。
卻見董卓猙獰說道:“關東賊子欺人太甚,臣請徵河南、三輔之兵討之。”
見其語氣不善,威脅甚濃,劉協不知如何作答,只得環顧群臣,以為求援。待見眾人盡皆低頭不語,正要無奈准奏,忽見侍御史鄭泰出班奏道:“夫政在德,而不在眾,請陛下三思。”
董卓聞言,回顧鄭泰,不悅道:“如卿此言,兵為無用邪?”
(筆者注:唐以前,上級稱下級、長輩稱晚輩可為卿)
犀利目光,赬怒神情,只教殿中諸臣心生驚懼。
鄭泰卻從容道:“非謂無用,竊以為關東不足發大兵耳。且為相國略陳其要。”
說罷,他對視董卓,拱手又道:“今關東合謀,州郡連結,百姓相動,非不強盛。然自光武以來,關東承平日久,人庶優逸忘戰。仲尼有言:不教人戰,是謂棄之。是故其眾雖多,不能為害也。今觀相國有四勝而關東有四敗矣。”
董卓聞言,頓起興致,問道:“哦?公業且說何謂四勝?”
鄭泰道:“相國出自西洲,少為國將,閒習軍事,數踐戰場,名振當世,人懷懾服,此一勝也。”
“又麾下將帥,皆中表腹心,久經戰陣,恩信淳著,忠誠可任,智謀可恃。以膠固之眾,當解合之勢,猶以烈風掃彼枯葉。此二勝也。”
“況關西諸郡,頗習兵事,久與羌戰,雖婦人猶戴戟操矛,挾弓負矢,況其壯勇之士,以當妄戰之人乎!且天下強勇,百姓所畏者,無非並、涼之人,及匈奴、屠各、湟中諸義從、西羌八種。今相國擁之,以為爪牙,如驅虎兕以赴犬羊。此三勝也。”
“夫戰有三亡,以亂攻理者亡,以邪攻正者亡,以逆攻順者亡。今相國秉國平正,討滅宦豎,忠義克立。以此三德,待彼三亡,奉辭伐罪,誰敢御之?此四勝也。”
董卓本是吃軟不吃硬的主兒,見他一番吹捧,早就轉怒為喜,滿意頷首,道:“公業所言不無道理,且說四敗如何?”
鄭泰又道:“一也。袁本初公卿子弟,養尊處優。張孟卓東平長者,坐不窺堂。孔公緒清談高論,噓枯吹生。彼曹既無軍旅之才,又無執銳之幹,臨鋒決敵,自非相國之儔也。”
“二也。關東之士,素乏精悍。未有孟賁之勇,慶忌之捷,聊城之守,良、平之謀,可任以偏師,責以成功。”
“三也。觀彼曹,王爵不加,尊卑無序。若恃眾怙力,必將各自坐觀成敗,不肯同心共膽,與齊進退也。”
“四也。東州鄭玄學貫古今,北海邴原清高直亮,皆儒生所仰,群士楷模。彼曹若詢其計畫,足知強弱。且燕、趙、齊、梁非不盛也,終滅於秦;吳、楚七國非不眾也,卒敗滎陽。況今德政赫赫,股肱惟衣,彼豈贊成其謀,造亂長寇哉?其不然也。”
他話音方落,董卓已脫口一個“好”字。殿中諸臣有不明厲害者,亦拍手稱快。
鄭泰於是再接再厲,道:“今以四勝之勢而討關東叛逆,其勝可必。何必無事徵兵,以驚天下,而使患役之民相聚為非?棄德恃眾,不過徒虧威重爾。還請陛下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