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部分(第3/5 頁)
淫了一輩子的人物,就算派人刺殺,會蠢到讓那些刺客知道是他們指使的嗎。
所以當宇文將朱泓協助刑部和大理寺卿查出來的那些證據當著朝中文武百官的面扔在寧國公、安國侯及齊王的腳跟前,怒不可遏的問:“你們還有什麼話可說?”的時候,崔家兄弟和齊王只管喊冤枉並請皇上明察秋毫。
不過謀害皇帝的罪名,宇文也不算冤枉了齊王和崔家,至少當時刺殺他們的刺客,那一副要置他們於死地的模樣,就肯定與崔家和崔太后母子脫不了干係。只是宇文早就預料到,或者更可能是早就從哪裡知道他們一定會動手,所以提前做好了安排,甚至是將計就計。
如今擺在眼前的證據,雖不全實,卻也只是為了補強崔家和齊王的罪名,卻不曾冤枉了他們。
如果這些證據都還不能徹底釘死崔家和齊王的話,崔充儀這個崔家女兒親自出來舉告父親叔伯參與謀害天子,其生母姨娘因不小心發現崔家的陰謀而被滅口,但這陰謀還是透過其生母的一個貼身丫鬟冒死逃出傳到她這裡,以及另一個崔家女兒崔皇后脫簪請罪,求皇上饒恕崔家的罪孽,那則算是徹底坐實了崔氏一族的罪名。
就是平時與崔家交好,有心為崔家說話的朝臣,見此情形也忍不住心裡嘀咕了一下,仔細對比了一下幫助崔家的好處以及得罪皇帝的壞處,然後大部分都打消了替崔家說話的念頭。
皇上既然能控制崔家的女人,並在此時對崔家發難,在崔太后母子和崔家與皇上的權利之爭中,顯然掌握全域性並穩佔上風的是皇上,他們就不陪著崔家掉腦袋了。
第三百一十九章 雷聲大,雨點小?
崔家和齊王罪名的坐實幾乎是鐵板釘釘的事情了,但讓這件事情出現變數的卻是崔太后。
皇帝在前面朝堂將齊王和崔家逼得越來越狠的時候,崔太后則跑到了奉先殿跪起了列祖列宗,厲斥宇文的為帝不仁,不容幼弟,殘害開國功臣。並開始厲數起了崔家從高祖皇帝征戰天下開始如何襄助高祖逐鹿天下,立下不世之功,從高祖到太宗、景宗幾代皇帝,對崔家都恩遇有加,恩寵不斷。崔家亦忠心為國,鞠躬盡瘁,不敢有一絲不忠之心。同時表示自己嫁予先帝三十多年,秉承家訓,恭謹盡心治理後宮,輔佐先帝,不敢有一絲懈怠。先帝有嫡子的情況下,立非嫡非長的宇文為儲君,亦遵從先帝遺言,鞠養教誨,望皇帝能不墮先帝之仁德,善待兄弟功臣,不誤百姓,成為萬世明君。
如今皇帝卻不顧先帝之遺德,不顧身後之罵名,迫害功臣兄弟,是她這個太后的失職,未盡到教誨之責。但如今只要有她在,皇帝就別妄想動齊王和寧國公、安國侯。否則她就在奉先殿當著列祖列宗的面一頭撞下去,皇帝踏著她的屍體去對付齊王和崔家吧,哀家看皇帝能不能有顏面去面對列祖列宗。
皇太后乃天子之嫡母,從嫡後的身份升為聖母皇太后的,若是在奉先殿撞柱而亡,那可不是鬧著玩的,至少一頂大不孝的罪名就要扣在皇帝頭上了。
先不說崔太后並沒有被牽扯進齊王和寧國公兄弟的謀逆案件之中,就是牽扯進去了,也沒有皇帝問罪太后的前例,何況齊王和寧國公兄弟的罪名說是鐵板子釘釘,卻也不是沒有可以讓人說嘴的地方。
宇文彷彿真的是被崔太后的恐嚇給威脅到了,正在早朝都不得不馬上散朝趕往奉先殿,奉勸崔太后三思而行。
最後兩邊你來我往的拉鋸戰,再加上旁邊不嫌事大的文武百官,最終彷彿是宇文不願意揹負不孝的罪名而不得不妥協。對齊王和崔家謀逆一案未再繼續深查,對齊王和寧國公兄弟的處置,則只降了齊王為郡王,奪了寧國公和安國侯的官職和爵位,命寧國公交回兵符放下兵權,其他一干人等包括崔家的人都未再追究。
朝中文武百官原本都睜大了眼睛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