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邊境小鎮(第1/4 頁)
伊什卡希姆,阿富罕的邊境小鎮,阿姆河從小鎮中間穿過,將小鎮一分為二,兩邊都叫伊什卡希姆,但卻分屬於二個國家。
北岸屬塔吉克,南岸屬阿富罕,噴赤河切分瓦罕谷地,也將寧靜的村莊伊什卡希姆切割成了兩半。兩岸隔河相望,同是阡陌縱橫,綠意盎然,都有一條相似的沿河道路,都固執地保留著原本的名字——伊什卡希姆。
原本一體的伊什卡希姆被強行分開,原本同文同種的人們如同處於二個世界。
河的北岸,漂亮的房子,寬闊平整的馬路,不時疾馳而過的汽車,孩子們快樂的跑來跑去,一切都那麼美好。河的南岸,卻是那麼簡陋而破敗。低矮的房子,用泥漿和石頭砌成。一條年久失修的公路,半天也看不到一輛汽車,人們面色麻木,好像看不到對未來的希望。兩邊的強烈對比,讓人有一種時空錯亂的感覺。好像一條河分割了兩個時空,一邊是新世紀的文明世界,另一邊卻是中世紀的蠻荒之地。
其實相對於阿富罕其他地區來說,南岸的伊什卡希姆已經是天堂一樣的存在了,其他的地方這幾十年間一直處於戰亂之中,先是和大鵝打,然後是內戰,再後是和漂亮國打。作為世界的心臟,阿富罕一直被大國覬覦,戰爭是殘酷的,帶走的是無數的生命,帶來的是貧困和苦難。
而這裡屬於北方聯盟,是阿富罕少有的不曾被戰火波及的地方。雖然也貧窮落後,但至少是和平穩定的,這對於阿富罕其他地區來說,已經屬於天堂一樣了。而且由於是瓦罕走廊的起點,這幾年也得到了一些發展,小鎮比起以前已經好很多了。至少有了穩定的電力,一些商人在小鎮上做起了生意。那條破敗的公路已經開始修繕了。
哈尼亞是一個塔吉克人,三十六年前,他來到了這個小鎮,給自己起了這樣的名字。這些年他從來沒有離開過這裡。在小鎮的中心,有一雜貨店,這是他的店。
雜貨店並不大,貨品也不算很齊全,但基本能滿足小鎮居民的需求。從新鮮的牛羊肉,到米麵糧油等生活必需品,全部都能買到。極少的時候,甚至有新鮮的水果和蔬菜。但這對於小鎮居民來講,近乎於奢侈品。
雜貨店有八,九個僱員,據說都是哈尼亞的族人,從遙遠的地方投奔他而來。他們也都在小鎮待了很長的時間。有幾個是和哈尼亞一起過來的,另外幾個人是十八年前來的。這些人都身材高大,而且非常厲害,曾經有幾次一幫匪徒想要搶劫雜貨店。結果卻被迅速地制服了。從此以後,再也沒有人敢打他的主意。
哈尼亞並沒有娶妻,他和他的族人一起,住在離雜雜店不遠的一座大房子裡,每天輪流去看店和進貨。
小鎮的東邊有一個飯店,西邊有一個酒館,南面有一個旅館,三個地的老闆都是非常漂亮的女人,手下的夥計也有不少美女。在阿富罕,美女是稀缺的資源。可她們在這裡開店已經三十多年了,現在沒有任何本地人敢去找麻煩,甚至有些新來的外地人想去騷擾她們時,也會被本地人所制止。畢竟很多年前,因為騷擾她們而流的血已經夠多的了。
小鎮的北邊有一間鐵匠鋪,也已經存在三十多年了,十多個二米以上的巨人,身材如同暴熊一樣的彪悍。一塊塊肌肉隆起,看上去力量感十足。他們整天“叮咚叮咚”的敲打,聲音很吵,所以離小鎮稍遠一段距離。他們基本很少與鎮上的人接觸,只是偶爾會去鎮上的酒館喝點麥酒。據說他們的首領謝廖沙一直在追求酒館老闆露婭,但好像一直沒有得到回應。
這五家在小鎮有著超然的地位,他們並不直接管理小鎮,但小鎮的任何重大的事務,沒有他們的同意,是沒有辦法進行的,他們是小鎮的實際掌控者。
夜色下的伊什卡希姆,一片昏暗,街道上並沒有路燈,而那些窮苦的人們,無法承擔相對昂貴的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