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部分(第2/5 頁)
識是什麼我也不清楚,但意識明顯和魂魄關係密切。意識影響物質仍然是透過物質,即便你暫時還沒有辦法發現意識影響物質所依賴的途徑。球形閃電是存在的,所以,關於它的理論是可以實踐檢驗的,它的性質是可以實驗研究的。球形閃電和魂魄的關係也是存在的,這可以由你的經歷和周民的經歷作證據。按照關於球形閃電的理論,既然波長相近是引發同化的條件,那麼,可以這樣假設,你們幾個的魂魄的波長恰好與某些能量級的球形閃電的波長一致。這種以果推因的辦法還可以得出人的魂魄其實是有波長的這一理論假設。呃,還有一點也是非常重要的,你們的魂魄能夠穿越時空也和球形閃電關係密切,按照上述理論可以這樣解釋,不同時空出現兩種波長相近的球形閃電和三套兩類魂魄,由於球形閃電是宏觀尺度的電子,其所處時空和我們這個時空不完全一致,所以,球形閃電之間的位置對換引起了向前向後兩種穿越事件的發生。這種理論的解釋力這麼強,你怎麼能說它唯心主義呢?”
“可是,應該怎麼處理周民的這種情況呢?”周林擔心地問。
張正不好意思地摸了摸後腦勺,說道:“我的雄辯症似乎又發作了。按照這種理論,既然它們能夠穿越時空對換,說明它們的波長非常相近,三套魂魄應該可以三合一。不過,這顯然需要一段時間,我們,好像只能等。”
——幾個月前寫這本小說時就抱著這種堅持“唯物”的信念,由於經驗不足、缺少信心,中間停頓很長時間。無論如何,按照自己的思維寫完這本書就是一次重大勝利!期待大家的支援!
第五節 天地合命
等待是否也算一種行為?
人心不耐。現代社會的人心更不耐。等待?為什麼要等待?要行動起來!
分明知道不可能一蹴而就,卻總期盼著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等待不是對時間的浪費,也不是對自我的放縱。
恰恰相反,只有明瞭時間的奧秘和自我的本性,才能夠等待。
等待不是消極的不作為,而是積極的面對。
充分認識到規律的客觀性和能力的有限性,卻並不放棄改變的可能性。
然而,認識到這些並不意味著一個人有能力去等待,知行之間有鴻溝。等待,需要對判斷和預期的堅定信念,需要放棄目前享樂和名聲的巨大勇氣,更需要在等待的過程中持之以恆不懈追求的毅力。
張正認識到魂魄和球形閃電之間的關係,卻不得不等待。他相信自己的判斷,有面對懷疑自己本領的意見的勇氣,也懂得在等待中觀察、思考、分析、準備。
周民的肌肉輕微顫抖,額角淌汗,雙眼無神,脊背僵直。
魂魄實質是什麼?有人做實驗發現人死前後體重相隔21克,認為這就是靈魂的重量。排除這21克完全是人死之前撥出的最後一口氣的重量的可能,則,靈魂是有重量的。“人死”的標準是魂散之後還是魄散之後,這個實驗並沒有提及,即便外國人沒有三魂七魄,也必然分別有魂和魄,只不過他們一向將之混同而已,按照一般醫學標準,這裡的“靈魂”實質上包含魂和部分魄。魂魄的重量很可能不止21克,它們使人產生意識,而它們本身屬於物質。
假設魂魄都是宏電子,且密度與微電子的空間密度大致相當,則可根據一個人的魂魄的重量可以大致推算出魂魄的波長。人的魂魄重量難以測量,但對於周民則不一樣,他現在的體重與之前的體重必然不同,知道之前的體重再測量現在的體重,然後計算!
張正將自己的分析結果告訴周林弟兄,但兩個人聽得只搖腦袋。周林說:“你怎麼有這麼多假設,萬一假設錯了怎麼辦?”周大民說:“即便你的假設都是正確的,而且你得到了不同的體重資料,計算出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