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可突幹鎩羽,安祿山問世(第2/5 頁)
奚王李魯蘇及李邵固的妻子陳氏逃出,投奔大唐。
此事影響極大,標誌著由大唐扶持近百年的大賀氏倒臺!對玄宗來講,無疑是件極沒面子的事。
玄宗立即做出反應,詔令幽州長史趙含章前往討伐,又派中書舍人裴寬、給事中薛侃從關內、河東、河南、河北四道徵募勇士。
就在大唐調整部署之際,契丹主動向駐紮營州的平盧軍發起進攻,先鋒使烏承玼出戰,在捺祿山(今遼寧朝陽市境)擊敗契丹。
烏承玼是張掖人,羌族,與堂兄烏承恩同為平盧軍先鋒。兩人因作戰勇猛、戰功卓著,並稱“轅門二龍”。
開元二十年(732年)正月,玄宗委任曾大破吐蕃的宗室名將信安王李褘為帥,戶部侍郎裴耀卿為副總管,指揮排程各部大軍攻打奚、契丹。
二月份,李褘抵達前線,與幽州節度使趙含章分路進擊。
趙含章在途中遭遇契丹,正要發兵攻打,契丹望風而逃。趙含章指揮部眾追擊,烏承玼攔住他說:“奚與契丹是兩大勁敵,不會輕易敗退,一定是想引誘我。我們應按兵不動,靜觀其變。”
趙含章不聽,縱兵窮追,在白山遭遇契丹伏擊,被打的大敗。幸虧烏承玼從趙含章右路發起進攻,這才擊退了契丹。
而李褘不愧宗室名將,一番激烈戰鬥,大破奚與契丹聯軍,可突幹遠遁,餘眾逃入山谷藏匿。
奚族酋長李詩瑣高率五千部眾歸降,玄宗冊封他為歸義王,將他及部眾安置在幽州境內。
李褘凱旋班師,獲封開府儀同三司,享受宰相待遇。
六月份,玄宗讓裴耀卿從國庫支取二十萬匹上好絹,賞賜前方將士,以及歸降的奚族將領。
裴耀卿擔心押送如此貴重的貨物,沿途遭到搶掠。便在朝廷預定的出發日期前開拔,分成多路同時進發,不到一天安全抵達幽州,並完成交接。突厥、室韋果然如期趕來,無功而返。
趙含章貪念大發,侵吞大量財物。事發,被押送長安痛打一頓,流放瀼州而死。
這一戰唐軍雖然獲勝,但並未傷及契丹元氣。唐軍撤回不久,可突乾重回故地,不斷襲擾大唐邊境。
玄宗派薛楚玉出任幽州節度使,薛楚玉與薛訥同為名將薛仁貴之子。
開元二十一年(733年)閏五月,薛楚玉派副總管郭英傑率一萬精銳,帶著歸降的奚族軍隊進擊契丹,屯駐於榆關外(今河北山海關境)。
可突幹聯合後突厥迎戰,奚族軍隊首鼠兩端,臨陣逃脫。唐軍隨之陷入重圍,郭英傑陣亡。剩下的六千唐軍兀自力戰不休,契丹人拿著郭英傑首級勸降,竟無一人肯降,全部悲壯戰死!
這種寧死不降的血性,在高宗以後的對外戰爭中極少見到,說明了唐軍將士對開元盛世的高度認同,以及對大唐榮譽的誓死扞衛。
曾經那支橫掃天下、鐵血無敵的唐軍涅盤重歸!
薛楚玉坐罪免官,不知所終。他有個兒子叫薛嵩,後來做了昭義軍節度使,跟隨安祿山反唐。安祿山被滅,他又重新歸順大唐,成為割據河朔的強藩。
玄宗考慮幽州節制十六州,地位過於重要,思來想去把隴右節度使張守珪調整為幽州節度使。
有了名將加持,唐與契丹的鬥爭形勢立即向著有利於大唐的方向轉變,不可一世的可突幹末日降臨!
開元二十二年(734年)六月,張守珪大敗契丹,遣使向朝廷報捷。之後,又屢次擊敗契丹。
開元二十三年(735年)十二月,在張守珪的持續打壓下,可突幹困窘不堪,被迫向大唐請降。
張守珪委派官員王悔前往安撫,王悔抵達可突幹大本營。契丹上下絲毫沒有投降的意思,只是將部落向西北方向稍稍調整了一下做做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