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盛世頂點之一,單方面毀約的大唐(第2/2 頁)
使(治鄯州,今青海樂都);太僕卿王昱為劍南節度使(治益州,今四川成都),分別從三個戰略方向經略吐蕃,大有徹底吞併吐蕃之意!
杜希望率軍奪取吐蕃所建橋樑,在河岸附近修築鹽泉城(今青海循化西北)據守。吐蕃發兵三萬迎戰,杜希望兵力較少,部眾恐慌不安。左威衛郎將王忠嗣毫無懼色,帶領所部向吐蕃陣地發起衝擊,所到之處勢如破竹,連殺數百人。
吐蕃陣形大亂,杜希望乘勢猛攻,吐蕃大敗而逃。王忠嗣一戰成名,因功升任左金吾將軍。
王忠嗣的父親王海賓在與吐蕃作戰中為國捐軀,玄宗收養了年僅九歲的他。長大後,他堅毅寡言,頗有謀略,深受玄宗器重,將他放到前線加以培養,成為征戰四方的一代名將。
鄯州方向大捷,益州方向則圍繞安戎城陷入苦戰。
安戎城位於今四川理縣以西,高宗儀鳳年間(676年至679年)被吐蕃攻佔,因該地地勢險要,唐軍屢攻不克。
劍南節度使王昱在安戎城兩側修築了兩座據點,駐軍蒲婆嶺下(今四川理縣西北鷓鴣山、大白山),對安戎城形成圍夾態勢。
吐蕃發兵救援,王昱大敗,唐軍陣亡數千人,存貯的糧食、器械丟棄一空。因作戰失利,王昱被貶為高要縣尉,抑鬱而終。
玄宗指派張宥接替王昱出任劍南節度使,張宥是高宗時期宰相張文瓘之子,文官出身,從沒有過指揮作戰的經歷。由於不熟軍旅事務,他把指揮權授予了團練副使章仇兼瓊。
開元二十七年(739年)十二月,章仇兼瓊入朝奏事,向玄宗承諾可以奪回安戎,並詳細彙報了具體計劃。玄宗聽後很高興,把張宥調回朝中擔任光祿卿,讓章仇兼瓊接任節度使。
章仇兼瓊馬不停蹄趕回防區,暗中勸反吐蕃將領翟都局,大開城門放入唐軍,殺光了城內守軍,委派監察御史許遠率軍鎮守。
因安戎城位置過於重要,不甘心的吐蕃出兵進犯企圖奪回。玄宗徵發關中精銳馳援,吐蕃悻悻離去。失守長達六十多年的安戎再次迴歸大唐,阻斷了吐蕃自蜀地進犯的通路。
開元二十八年(740年)十二月,金城公主病故。吐蕃派人到大唐報喪,並請求講和,卻遭到了玄宗拒絕。
金城公主的死,讓大唐與吐蕃失去了一個重要的情感聯絡紐帶,雙方自此在邊境線上鏖戰不休。
唐軍雖因國力優勢佔據主動,但殺敵一千自損八百,在消耗敵人的同時,也消耗了自己!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