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短命宰相宇文融(第1/2 頁)
開元十四年(726年),宰相張說因個人問題,遭到崔隱甫、宇文融、李林甫的聯名彈劾,說他:“找術士占星卜卦,心存不軌;徇私僭越,目無君上;收受賄賂,驕橫不法”。
張說因此入獄待審,多虧高力士在玄宗面前仗義直言,引發了玄宗憐憫之情,這才重罪輕判,只是免去了他的宰相職務,仍讓他擔任尚書右丞。
崔隱甫、宇文融知道以張說的才能,很可能用不了多久就會再次起用。張說此人心胸不大且報復心極強,如果讓他繼續得勢,恐怕於己不利,便在玄宗面前不斷誣陷張說。而張說不甘坐以待斃,也利用資源為自己開脫。
這三人拉幫結派互相攻訐,終於惹惱了玄宗。一氣之下安排張說退休,返聘為集賢殿學士,負責文史類工作;免去崔隱甫官爵,讓他回家伺候母親;外調宇文融為魏州刺史,各打五十大板了事。
宇文融此人精明強幹,是個搞經濟的好手,這種人才在當時普遍重農輕商的大背景下極為稀缺。他執掌戶部期間,國庫收入猛漲,嚐到甜頭的玄宗竟然有些離不開他。
開元十五年(727年),黃河決堤,沖毀了不少農田。開元十六年(728年)正月,玄宗再次讓宇文融接手戶部併兼任魏州刺史,且代理河北道宣撫使,帶領民眾修復河堤。
這三個職務集國家財政部長、省長、市長於一身,榮寵之盛可見一斑。
懂經濟的人不管到哪裡都能琢磨出發財的點子,宇文融沿著黃河氾濫區巡視了一圈,奏請玄宗在黃河故道開掘稻田,交給百姓耕種,國家從中收取租賦。
報告一經獲准,宇文融隨即著手落實,在當地頻繁徵調勞役。這事兒擱到現代是好事,可以帶動就業、創造價值,但於當時卻純屬是件苦差事,民眾不但沒有半分補貼,還要遭受如狠似虎的官吏盤剝,個個叫苦不迭。
宇文融才不管這些,他需要的是來自皇帝的肯定。至於百姓滿不滿意,與他何干!
他的勤勉敬業,讓玄宗看在眼裡、喜在心上,只等機會一到,就要把他放到更為重要的崗位上發光發熱。
回頭再來說說朝廷。
自張說、張嘉貞因自身過失退出宰相隊伍,李元紘、杜暹相繼上任,與源乾曜一起組成了新的宰相班子。
李元紘是前戶部尚書,杜暹做過安西大都護,兩人在資歷、能力上差不多,又都以清儉耿直著稱,誰也不服誰。常因意見不一產生爭執,鬧到玄宗那裡去請求裁決。而源乾曜只知以君子自居,一味做和事佬撇清自己,半點作用也沒有。
玄宗沒想到自己親自挑選的宰相竟讓他如此不省心,索性把他們全部免掉,換上了宇文融、裴光庭和蕭嵩。
裴光庭是兵部侍郎,長於謀略;蕭嵩是河西節度使,善於用人。加上懂經濟的宇文融,單純從紙面上看,實力似乎很強。
蕭嵩離開河西前,推薦牛仙客做了節度使。牛仙客雖不是進士出身,沒什麼文化,但他長期在邊防做事精通政務,為人又勤奮謹慎,在唐吐恢復和談的大形勢下,倒也能夠勝任。
這一年的八月,前宰相張嘉貞病故!
張嘉貞雖長期在地方擔任一把手,但從來沒有為自己置辦過任何產業,有人勸他在長安購置田宅,他說:“我貴為將相,不用擔心挨餓受凍!如果犯下罪行,田宅再多又有什麼用。我見許多朝臣坐擁眾多良田,等到死時,無非是給不肖子孫做了揮霍之資,我不這麼做。”
聯想死時連安葬費都沒有的宰相盧懷慎,可以看出開元前期的朝廷官員以奢為恥、以儉為榮的品行操守。
宇文融如願當上宰相,驕傲的不得了!
他當然清楚自己是如何當上宰相的,上任後派出多名使者到各地挖潛增賦,替玄宗聚斂錢財。那時的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