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 大難來臨前的最後風光(上)(第1/4 頁)
天寶十載(751年)十一月,李林甫病故,楊國忠如願以償的當了右相兼吏部尚書,與老好人左相陳希烈搭檔,組成了玄宗在位期間倒數第二屆宰相班底。
楊國忠原本是個不學無術的無賴,最喜爭執犟嘴,習慣於無理攪三分,在見識氣度方面與宗室出身的李林甫不在同一檔次。加之他為人輕浮急躁,沒有半點宰相的樣子。
剛剛繼任的他倒是躊躇滿志,頗有些以天下為己任的抱負。
他裁決政務果斷利落,絕不拖泥帶水;在朝堂上意氣風發,經常一邊慷慨陳述,一邊捲起衣袖,那模樣像是要與誰打上一架。對待公卿以下官員,表現的頤指氣使,群臣見他無不避讓三分。
他依靠裙帶關係,憑藉著在斂財方面的一點小聰明,從侍御史一路做到宰相,曾身兼四十多個職務。御史臺、中書省那些有才識政聲的官員,但凡不聽令於他,都會被貶黜出局。
陝郡(今河南三門峽)進士張彖以才學聞名天下,因不肯屈身附貴,一直沒有得到提升。有人勸他走走楊國忠的路子,他卻不屑的說:“閣下以為楊右相安穩如同泰山,我卻認為他只是一座冰山!皎日臨空,立即融化,到時還能倚靠誰。”隨即隱居嵩山不問世事。
等到楊國忠被殺,人們想起他曾說的這句話,不禁暗自稱奇,“冰山難靠”也就成為一個歷史典故流傳下來!
大搞人身依附,這種做法從古到今從未間斷。歷史一遍遍重複,卻沒人真正放在心上。究其原因,無非是私心使然。面對權力、物慾的誘惑,又有幾人能做到張彖這樣處之淡然!
楊國忠的施政舉措談不上什麼系統思路,更遑論什麼為國為民,他只是一味迎合官員的私心,賣乖取巧。看似人性化,其實都是些毫無原則的胡亂折騰。
為了收買人心,他把眼光放到了官員選任這件事關國運的大事上。
他向玄宗提議:“今後吏部選任官員,應當首重資歷。資歷夠了,不管出身如何、政績怎樣,都應優先使用。”政令一下,那些長久得不到重用的官員紛紛點贊!
依照唐制,以兵部、吏部尚書身份擔任宰相的,出於避嫌需要,選任一事通常交由侍郎以下官員辦理。經職能部門三次考核、三次排序後,交門下省審定,整個程式從春天延至夏季,才能最終明確下來。
楊國忠嫌這樣過於麻煩,就派主管部門到他家裡,提前把擬任官員的排名、官職確定下來。
而後召集左相陳希烈、門下省給事中,以及相關部門長官到尚書省集體辦公,當場宣佈選任官員名單,一天不到就大功告成。
楊國忠笑呵呵的看向眾人,微笑著說:“今天陳左相與門下省給事中,以及各有關部門領導共同出席了這次官員選任會議,會議召開的很成功,大家對選任官員一致贊成。下面我宣佈,名單即日生效!”
在這批選任的官員中,有許多人的資質都出現了偏差,但沒人敢提。自此開始,門下省審定這一環節被取消,吏部侍郎只負責評判試卷,天天奔走於楊國忠府邸,與一個具體辦事的小吏沒有任何區別。
這就是典型的大官辦小事,拋開職能部門自己親自上陣,表面上看似乎是提高了所謂的效率,實際上嚴重破壞了現有制度!類似情形在現實生活裡有許多對照,大家可以自行腦補。
京兆尹鮮于仲通曾是楊國忠的恩公,後因楊國忠飛黃騰達。為了討好楊國忠,他奏請玄宗替楊國忠刻碑,樹立在中書省大門,用以褒獎右相這種勇於創新的工作精神。
玄宗令他去寫頌辭,寫好後玄宗親自修改了幾個字,鮮于仲通把這幾個字用金粉填充,以示重要!
楊國忠漂亮的踢開了頭三腳,上有領導贊同,下有百官支援,不禁有些飄飄然。下面的事情,就該是撥亂反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