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 史思明與李光弼的角逐(第1/3 頁)
【01】反撲河北
至德元載(756年)六月,長安淪陷。郭子儀、李光弼聞訊率領朔方精銳全面撤出河北,河北各地再次暴露在叛軍鐵騎之下,曾經紅紅火火的抗爭形勢急轉直下,只剩平原太守顏真卿一人,以河北招討、採訪、處置使的身份苦撐危局。
叛將尹子奇圍攻河間四十多天一直無法攻克,史思明領軍前來會合,採取圍點打援的戰法,擊敗了顏真卿派來的一萬援軍,乘勝攻陷河間,殺死了太守李奐。
接著向東攻取景城(今河北滄州東南),太守李煒投河自盡;又指派兩名騎兵,攜書信前往樂安(今山東濱州東部)招撫,全郡聞令即降。
之後,史思明派大將康沒野波攻打平原(今山東德州東南),顏真卿自知不是敵手,棄郡渡過黃河向南逃走,輾轉投歸肅宗。肅宗嘉許他首舉義軍抗擊安祿山的忠義行為,將他用為吏部尚書。
沒有了顏真卿這面旗幟的號召,清河(今河北邢臺轄縣)、博平(今山東聊城東北)紛紛陷落。
史思明領兵包圍了信都郡(河北冀州境),這裡有朔方軍留下的三千精銳,由驍將烏承恩統率。烏承恩與史思明、安祿山均起家於遼東平盧軍(駐營州,今遼寧朝陽),眼見大勢已去,索性不再抵抗出城投降。
這樣一來,整個河北僅有饒陽(今河北衡水轄縣)仍在堅守。饒陽有員猛將名叫張興,他勇武過人、力能扛鼎,關鍵是還絕非一勇之夫,很能明辨是非,協助太守李系阻拒叛軍一年有餘。
史思明在平定河北各郡後,集中全部兵力猛攻饒陽。在內外交困之下,太守李系投火自殺,饒陽淪陷,張興被擒。史思明欣賞張興的武勇,勸他跟著自己共享富貴。
張興知道自己不降必死,便想在臨死前離間一下叛軍。他面色從容的說:“我是大唐忠臣,自然沒有向您投降的道理。現在我命在頃刻之間,所謂人之將死,其言也善。將軍可否聽我講幾句心裡話再死。”
見到史思明頷首認可,他接著說:“聖上當年對待安祿山,那可是恩如父子,群臣當中沒有人可以比得上。但他非但不知感恩圖報,反而興兵進犯宮城,以致天下生靈塗炭。大丈夫即便不能剷除此賊,至少不能與他同流合汙,向他俯首稱臣吧!我有一條計策,您願意聽嗎?您之所以跟著他,無非是追求富貴而已,但這樣勢必無法長久。還不如找個機會把他殺掉,轉禍為福長享榮華,難道不好嗎!”
史思明聽後勃然大怒,讓人把張興綁在木頭上,用鋸子活活鋸死,張興至死罵不絕口。史思明之所以表現的如此衝動,並不是他沒想法,而是他不敢。他知道以安祿山的作派,一旦讓他知道自己心存異志,那還不得活剮了自己。
當初史思明在河北戰場上被李光弼打的找不到北,各郡紛紛歸附李光弼,讓他很沒面子。這次沒了李光弼,史思明報復心大起,只要攻破一座城池,必會放任士卒瘋狂搶掠,將城中財物、女人席捲一空。壯年男子留下,替他們扛包負重做苦力。至於那些沒什麼用處的老、幼、病、弱,都會被士卒們戲耍著用刀槊刺死。
安祿山讓史思明平定河北,現在任務完成,史思明在每郡留下三千戍防兵力,歸還博陵(今河北定州、博野一帶)待命。
河北遭到叛軍反撲,河南各地反抗力量在收知長安失守的訊息後,也相繼轉入防禦態勢。由於他們彼此之間缺乏統一的指揮協調,給了叛軍以分割包圍、各個擊破的機會。
叛軍圍攻潁川(今河南許昌禹州),太守薛願、長史龐堅在缺兵少糧的情況下堅持了一年,城池周圍百餘里內的房舍、林木都被毀了個一乾二淨,救兵依然遙遙無期。
十二月,安祿山派親信將領阿史那承慶繼續增兵猛攻。雙方不分晝夜的惡鬥了十五天,唐軍實在無力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