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悄然坐大的吐蕃(下)(第1/5 頁)
【03】安得猛士守四方
大非川慘敗,高宗詔令宰相姜恪為涼州道行軍大總管,專司防禦吐蕃,戰略重心也隨之全面向西南傾斜。
咸亨三年(672年)二月,高宗下詔,將吐谷渾國民全部遷往浩亹水(今甘肅蘭州永登大通河)以南。
被吐蕃打怕的吐谷渾仍覺不夠安全,繼續向北遷移到了靈州(今寧夏吳忠)一帶。高宗在他們居住的地方設定安樂州,讓慕容諾曷缽做刺史,其原有疆域全部劃入吐蕃版圖。
四月,吐蕃使者論仲琮赴長安朝貢。高宗向他了解吐蕃風俗,他說:“我們國家貧瘠寒冷,民風純樸粗獷。然而法令嚴整,上下一心,參決事務通常自下發起,對大家有利的就去做,因此才能保持長久。”
高宗用吞併吐谷渾、擊敗薛仁貴、進犯涼州的事情責備論仲琮。論仲琮不卑不亢的答道:“臣只是奉命朝貢,您所說的事臣不知情。”
當時的大唐,在世界上是首屈一指的強國,說萬邦來朝並不為過。那些前來朝貢的藩屬國使者在大唐皇帝面前哪個不是卑躬屈膝,吐蕃使者能以平等姿態回應高宗,自然是仗恃他背後有個強大國家。
高宗欣賞他的勇氣,不僅沒有責備,反而厚賞了他,派官員黃仁素隨他回訪。
無數歷史事件證明,若想贏得強者尊重,首先要有足夠資本,否則只能遭人蔑視!
如果說吐蕃前期只是在蠶食大唐管控鬆散的羈縻地帶,那麼自儀鳳元年(676年)起,強大起來的吐蕃開始覬覦大唐直管的富庶州府。
閏三月,吐蕃以吐谷渾故土為基地,進犯鄯州(青海樂都)、廓州(青海貴德)、河州(甘肅臨夏)、芳州(甘肅迭部)。
這四州的得失直接關乎河西走廊安危,如果被吐蕃所佔,大唐與西域的聯絡將被徹底鎖死!
身染風疾、經常頭痛目眩的高宗,強撐病體下達了一系列指示。
詔令左監門衛中郎將令狐智通,緊急調動興州(陝西漢中略陽)、鳳州(陝西寶雞鳳縣)等關中府兵前出,充實前方兵力。
詔令工部尚書劉審禮、左衛大將軍契苾何力率軍征討吐蕃。
儀鳳二年(677年)五月,吐蕃攻打扶州(四川松潘)臨河鎮,擒獲了鎮將杜孝升,逼他寫信勸松州都督(都督府位扶州)武居寂投降。
杜孝升寧死不從,眼見大唐援軍趕到,吐蕃扔下杜孝升撤軍離去,杜孝升收攏殘部繼續堅守,被高宗提拔為遊擊將軍。
八月份,宰相劉仁軌奉命坐鎮洮河軍府(今青海貴德南),統一節制邊境各路唐軍。
劉仁軌曾在白江口一役殲滅四萬倭軍名揚天下,高宗派他去,也是想借助他的聲望鎮住那些驕兵悍將,避免因薛仁貴、郭待封將帥不和,導致大非川慘敗的悲劇再次上演。
如果單從能力上看,劉仁軌完全可以勝任總指揮一職,但他為人過於耿直,在朝中得罪了不少權臣。特別是與同為宰相的李敬玄不和,李敬玄死活看不上劉仁軌,只要劉仁軌在前方有所奏請,他不管對錯都要從中作梗阻撓。
劉仁軌是個吃軟不吃硬的主,幾次三番受到李敬玄的刁難,讓他決意報復。他知道李敬玄是書生,從沒打過仗,便故意向高宗奏報:“敬玄他有大才,鎮守西境非他莫屬。”
李敬玄當然清楚這是劉仁軌在陰他,再三推辭不肯前往。高宗慍怒的說:“仁軌如果需要朕去,朕也會去,你怎敢拒絕。”李敬玄不敢再吭聲,只能乖乖就範。
儀鳳三年(678年)五月,李敬玄不情不願的接替了劉仁軌,出任洮河道行軍大總管兼安撫大使,並代理鄯州都督,全權負責攻討吐蕃事宜。
劉仁軌這事做的一點也不地道,與他在孤懸海外時所表現出的那種擔當和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