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民心所向(第2/5 頁)
們紛紛叩頭謝恩,表示願誓死效忠朝廷。
朱由榔看著眾將領,沉聲道:“如今國家動盪,正是需要各位齊心協力之時。希望諸位能夠吸取教訓,莫再重蹈覆轍。”
眾將領齊聲應諾。
朱由榔滿意地點點頭,揮手示意眾人散去。
在這場混亂的戰鬥中,除了那些不幸喪生或在混亂中逃散計程車兵,叛軍大營中還殘留著七萬多名士兵。這些士兵大多來自貴州各地的駐軍,原本是響應孫可望的號召,懷著一顆忠誠之心前來“清君側,除奸佞”。
然而,隨著戰事的發展,一些頭腦敏銳的人開始洞察到背後的真實情況——秦王野心勃勃,企圖篡奪皇位,他利用勤王的名義,挑起了這場內亂。
現在,隨著真相逐漸浮出水面,加上之前軍中流傳的諸多言論,這似乎更像是皇帝主導的一盤大棋,目的就是為了拔除秦王這棵根深蒂固的老樹。
“陰謀論”“大棋論”等訊息如同野火燎原般在人群中迅速蔓延,人們對皇帝的敬畏之情愈發深厚。
特別是朱由榔身邊的將領們,他們開始重新審視這位曾被他們視為“優柔寡斷、膽小怕事”的“走天子”。隨著“真相”的逐漸揭露,他們意識到,自己可能一直被皇帝的表象所迷惑。
他們開始懷疑,那些所謂的“優柔寡斷、膽小怕事”,或許只是皇帝故意展現給外界的假象。這位看似溫和的君主,實則是“雷厲風行、聖心難測”。他深諳人心,善於隱藏自己的鋒芒,以柔克剛,以靜制動。
朱由榔未曾預料到這場戰爭竟會讓他的人設徹底顛覆,即便得知,他亦不會放在心上。畢竟,他的目標始終清晰而純粹——驅逐外敵,恢復大明的輝煌。至於權力的爭鬥、政治的謀算,對他而言皆是浮雲,他所追求的,唯有效率最高、內耗最小的解決之道。
在白文選的統籌下,受降之事井然有序。叛軍的殘餘士兵被逐一收編,恢復秩序的工作在有條不紊中展開。
當前,雲南、貴州兩省的文武官員中,多數是秦王的舊部,而且各地的守備也是孫可望早期安排的。若要組織兵力抵抗清軍,必須首先確保內部的團結和穩定。
此事牽涉太多,牽一髮而動全身,稍有不慎,就可能動搖永曆政權的根基。
不是不想殺秦王,而是不敢動!
朱由榔正為此深感憂慮,苦思對策。
“既然不能殺,那就放在身邊看著吧。”朱由榔自言自語道。
……
正當大明內訌之時,滿清對廣西等地發動了進攻。因為李定國帶走了大量兵馬,導致廣西各地防禦空虛,清軍不費吹灰之力連下桂林、梧州、潯州等地,一直打到南寧。幸得忠明將軍李先芳身先士卒,浴血奮戰,南寧百姓鼎力支援,方才擊退清軍。
至此,廣西半壁又落入敵手。
……
在秦王府的深處,秦王的家眷與隨從們依舊聚集在此,人數多達二百餘人。府邸內外,除了巡邏計程車兵已由“天威軍”取代,一切看起來似乎依舊平靜如常。
只有秦王孫可望知道,一切都已經變了。
他至今仍然沉浸在深深的困惑中,他無法理解自己為何會敗北。
論實力,他統領十萬精兵,軍威震天;論名望,他身經百戰,威名遠播;論謀略,他運籌帷幄,決勝千里之外;論勢力,他苦心經營十年,門生遍佈四方。
然而,即便如此,他還是敗了,敗在了力量遠比自己弱小的對手手中,敗得如此徹底。
難道真的只是因為出身?朱由榔身為皇族貴胄,就註定要強於他孫可望嗎?他老朱家不也是布衣出身?他朱重八還當過乞丐呢?比出身,自己也不差呀!
正當孫可望沉浸在自己的思緒中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