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第2/4 頁)
!走!(行香)我在哪裡呀?那個“真我”有沒有?這個是假的啊!這個一定要死的。
啪!(香板震響聲)怎麼去找呢?簡單得很。先從心念去找。我們現在不是在這裡打坐嗎?打也好打,坐也好坐。兩條腿稍微難受一點,這兩個傢伙也好辦,哄哄它就是了。它麻了,就起來走走。走累了,就停下來坐坐,那不是很好辦?最難者就是心念無法平定,無法清淨。現在先不要管生與死,先管心念。思想、感覺怎麼起來?腿痛了,我曉得,怎麼曉得?而且念頭像流水一般地過去,過去就過去了,留也留不住。觀察這個心念,不管善念、惡念,它都留不住。你看看它的根源,這個念頭還沒有起來以前,那一段,那一段是什麼樣子?找找看。或者是念頭過了以後那一段,看一看,是什麼樣子?先這樣辦。先念頭的事情了一下,真找到了念頭的來源去處,然後自己也能夠作了念頭的主,不聽它騙了。要不起妄心,就定住了。
慢慢來,第二步再找“生從何處來?死向何處去?”就方便了。話是這麼講,話是很簡單哦!現在你們試試看,先把自己的心念找出來。這不是叫你們用妄想心唷!這可不是叫你把心守住不動,抓得緊緊的。不要像有些練氣功的,把呼吸在丹田守著,有些人作觀想啊!有些人唸咒子,那都好辦。那都在用心嘛!我們生下來一輩子都在那裡妄用心,用心慣了,蠻好辦。現在反其道而行,叫你不要再用心。看看能起用心的“能”在什麼地方?你說“能”在電力公司,錯了。
先把心念觀照一下。這是上午第一枝香供養諸位的辦法。上座!
看看“生從何處來?死向何處去?”為什麼佛要說“不生不滅”呢?
有一年打七,我叫大家參“釋迦為什麼拈花?迦葉為什麼微笑?”我的孩子也跟著去打七,他打坐就笑起來了。後來他告訴我:“迦葉尊者大概肚子餓了,想吃包子,看到包子來了,就露開牙齒一笑。”這麼說了以後,他又講:“這個問題更難懂了,不參了。乾脆,先來了生死。”生死如何了,了生死並不是像一般學佛修道的以為人生太苦,不來了,以為這樣就是了生死。你有本事來嗎?你說要生就生,要死就死,你做得到嗎?你說自己功夫作得很好,觀想有菩薩現前,有光,任督二脈都打通了,八脈都動了,你動了有屁用!你說你氣脈打通了可以不死,你試試看!你說自己觀想得好可以不死,你試試看!所以“生從何處來?死向何處去?”的確是個大問題。本師釋迦牟尼佛為什麼出家?就是要了這個生死。他看到了人生“生老病死”四大過程,死了以後,又到哪裡去?就是要找這個問題。要找這個問題,所以我們要打七,所以要你萬緣放下,專門來對付這個問題。
南宋有位大慧宗杲禪師,對南宋影響非常大。他和岳飛也有間接的關係。秦檜想害岳飛,就想非把這個和尚先弄掉不可。
唐宋時候的出家和尚不比現在哦!要考試的唷!一個人精通了一部經典或一部論,透過了考試,考取了,政府發一張文憑給你,這個文憑叫作“度牒”。拿了度牒,再到廟裡去出家。並不像現在要出家就出家。當然,有一度國家經費不夠,打仗打得太多,軍費用得太多,所以有一度出賣“度牒”。只要你拿多少錢來,隨便發張度牒給你。然後,你兵役也逃掉了。政府上了正軌的時候,出家就須要考試。大和尚、叢林的方丈也不例外。那時候的方丈,還是政府懇請來的,像請大學校長一樣的請過來。
(編者附記:晚唐時,一度敕僧尼試經不通者,勒令還俗。李章武主試僧時,一僧自說專修禪觀多年,不能通經,李就放他自便,准許還山修行,並且贈 說:“南宗尚許通方便,何處心中更唸經。好去苾芻雲水畔,何山松竹不青青。”)
大慧杲就是個大和尚。秦檜要害他來打擊岳飛。你看看禪宗語錄裡的大慧杲語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