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部分(第3/5 頁)
萬噸玉米,約佔2008年美國玉米總產量的40%。而40%的玉米產量對能源安全的貢獻不過6%,兩者相比較實在是很不對稱。美國佛羅里達大學開展的一項研究也顯示,如要替代整個美國的汽油供應,將需要美國所有可耕地的60%用來種植玉米和其他用來生產生物質能源的原料。這項研究還估計,如果實現歐洲能源消費中生物質能源比例佔5�75%的目標,將需要徵用多達13%的歐盟國家農業用地。2006年7月2日美國《華盛頓郵報》刊登了一篇題為《生物燃料的虛假希望》的文章,認為生物質能源不是一個滿足美國對交通燃料需求的長期而實用的解決方案。即使目前美國3億公頃耕地都用來種植生產乙醇燃料的原料,也不能滿足供應美國交通所用的全部汽油和柴油,只能供應2025年美國交通燃料需求量的一半,然而這對農業和糧食供給的影響卻是毀滅性的。
雖然不同機構計算方式和標準存在差異,但總體上看,美國使用玉米為原料生產乙醇燃料,對美國能源安全的貢獻是有限的。同時,生產乙醇燃料對耕地和玉米的需求卻是巨大的。這必然使世界玉米供求關係日趨緊張,並對玉米價格上漲形成長期的拉動。而又由於玉米在農產品中的特殊地位,一方面它與其他主要糧食作物具有很強的價格相關性,另一方面它又是重要的畜牧養殖飼料,它的價格上漲將連鎖導致肉、蛋、奶等食品價格上漲。因此,美國發展生物質能源對玉米的大量需求,將使世界農產品的價格重心不斷上移。總之,相關資料和推算都表明,發展乙醇燃料雖然可在一定程度上保障能源安全,但卻給世界糧食安全帶來嚴重影響。
既然如此,美國又為何堅持發展以玉米為主要原料的乙醇燃料呢?最根本的原因在於:第一,發展乙醇燃料符合美國的國家戰略,同時又無損於國內各利益集團的既得利益,因此能夠得到國內廣泛的支援與擁護。第二,發展乙醇燃料,透過給乙醇燃料生產補貼,既可以達到增加農業補貼的作用,又可免遭發展中國家反對。第三,美國作為玉米出口大國,發展乙醇燃料,增加玉米消耗量,既不影響本國糧食供求,又可增強美國在國際糧食貿易中的主導權和控制權,發揮“糧食武器”的作用。書包 網 。 想看書來
仍行其道:糧食型生物質能源開發加快(2)
6�10扶持生物質能源是變相增加農業補貼
美國對本國農業的鉅額農業補貼,目前已成為世界貿易組織多哈回合談判的焦點。廣大發展中國家開放本國農產品市場的前提之一,就是美國必須削減農業補貼,以減少其對國際農產品價格的扭曲作用,從而建立更加公平與自由的世界農產品貿易體系。迫於國際社會的壓力,美國也不得不尋求削減農業補貼的方式。然而,由於涉及美國國家戰略利益和美國農業利益集團的利益所在,單純地削減農業補貼數額對美國政府來說,根本是不可能的。因此,美國政府必須拿出既能減少發展中國家對美國的意見,又沒有實際妨害國家戰略利益和農民利益的辦法。而扶持生物質能源、尤其是以玉米為主要原料的乙醇燃料的發展,正為美國政府提供了這樣一條途徑。
美國政府對生物質能源,尤其是以玉米為主要原料的乙醇燃料產業的扶持力度不斷加大。美國政府的乙醇燃料補貼政策對於乙醇產業發展產生了很大激勵作用,最早的立法是《1978年能源稅法》,聯邦政府減免了一部分乙醇燃料稅收,同時還對使用乙醇燃料的汽車燃料減免所得稅。但是兩項優惠政策不可兼得。此後,聯邦政府陸續出臺其他激勵措施,主要包括:《2004年美國崗位創造法》規定對100%純乙醇燃料給予每加侖51美分(0�135美元/升)的稅收優惠,該項措施執行直至2010年。對於年產低於6000萬加侖的小型乙醇燃料生產企業,對最初生產的1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