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千里馳援(6)攻城(中)(第2/3 頁)
出了一個凹坑,如果裡面沒有藤網做緩衝的話,此時的他應該暈厥在地了。
這也是精確性思維的一種,也就是有張七做他們頭領,換作此時的任何人都做不到,對於明清兩軍來說,有一頂鐵盔就不錯了,哪裡還會考慮到緩衝裝置?
清軍沒準還能想到,但對於日益困窘的明軍來說顯然不會想到。
如法炮製的新一輪仰射開始了。
沒有懸念,沒多久,火炮就將正對街道的一段城牆上的敵人清空了,在此之前,富喀禪、杜敏兩人早就躲到城下去了。
對於張七來說,之所以選擇短管火炮而不是管徑比在十以上的加農炮,也是原因的。
除了考慮到雲南多山、機動性的問題,短管火炮炸膛率較低也是因素之一。
還有,在兩百斤重的短管火炮中,兩百斤、一百斤、五十斤的管徑都是一樣的,都是二十厘米左右,不同的只有長度、管壁厚度,進而導致裝填的發射藥份量不同而已,這樣的話他就無須還要針對不同的火炮製作不同的炮彈。
當然了,如果使用這樣的火炮來轟炸城牆顯然是不行,二十厘米的管徑,實心彈得有多重?
大量的火炮上來了,雖然敵人依舊可以從這一段城牆的兩側進行射擊,還依舊對明軍帶來了傷亡,但與之前相比顯然就差多了。
不過這樣的炮火覆蓋對於彈藥的消耗顯然是很大的,這也是張七最終捨棄了陸路而孤注一擲選用水路的唯一原因。
水運,才是這個時代最有效、最省事的方式啊。
當兩百斤重的短管火炮上來後,敵人的弓箭再想準確地射到明軍就不大可能了,此時,明軍的雲梯上來了。
一輪針對面對大江這一段城牆牆頭大約一百米的距離進行炮火覆蓋後,八架雲梯靠了上去!
由於經過了多輪除錯,此時火炮的位置、仰角、偏角完全固定下來了,一輪炮火齊射後,大批士兵沿著雲梯爬了上去!
若是放在以前,先登們就要出現了,但在張七的隊伍裡又有不同。
在炮火、燧發槍的掩護下,只見第一個攀上雲梯計程車兵果然是軍中的佼佼者,其一手扶著雲梯,嘴裡叼著份量沉重的單刀,一手則握著盾牌,以極快的速度向上爬。
這就是張七依舊保留了刀盾兵的原因,唯一的原因,若是在燧發槍已經研製出來的情形下還大量保留刀盾兵那簡直是一個笑話。
隨後兩名刀盾兵同樣如此,都是軍中的佼佼者,有些事情張七沒有說明,他們,實際上也是最有可能的犧牲者。
不過無論是馮雙禮部還是郝承裔部,都給他留下來了大量以勇武見長計程車兵,有些年紀也很大了,但他依舊不得不用。
其後則是兩名挎著燧發槍計程車兵。
之所以挎著,那是因為他們已經在城下將彈藥裝填好了,然後將火槍的揹帶吊在脖子上,槍身還有兩個連線甲冑的暗釦,這樣的話只要他爬梯子時身體大致端平,已經裝填好的彈藥是不會掉出來的。
為了避免漏氣,鉛彈都需要用搠杆敲擊進去,彈藥倒是不用擔心,主要擔心的是擊發裝置裡的引藥池。
燧發槍看起來高大上,實際上與火繩槍相比只有兩個不同。
一個是不用火繩了,以前夾著已經點燃火繩的龍頭換成了夾著燧石的,這又帶來了一個問題。
若是夾著火繩,只要輕輕放下龍頭便能讓火繩落入引藥池,但若是燧石,那就需要燧石與引藥池的池壁產生劇烈的摩擦才能產生火花,進而引燃引藥。
於是第二個不同又來了,燧發槍的激發裝置必須有一個耐用的彈簧來帶動。
其它方面幾乎沒有不同。
不過,張七在甄別了清軍、明軍所用火繩槍後,立時就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