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四章 秦王之謀(第1/3 頁)
“承乾殿”乃是“唐王”李淵賜於秦王李世民的居所,位於“太極宮”以西。雖不及太子李建成所住之東宮的雄偉氣派,然這“承乾殿”卻也修建得不落俗套。殿門口擺放著兩隻白玉雕刻的鎮宅麒麟,由琉璃瓦和香楠木搭建的殿門,從中間至兩旁共設有“五門”。正中的正門最為寬闊,兩側延伸的偏門則依次收窄。
入殿可見七曲迴廊、鐘樓、鼓樓、綠湖及花廳,轉過花香四溢的“鬥錦廳”後,便是“議事堂”。與帝王的“議事殿”有所不同,皇子的議事堂內並不設高階王座,而是擺放著皇子與眾幕僚的主賓席。議事堂共有四座,其中一座設在西北角一偏僻幽靜之處,堂內更是建有三個暗門、兩處密室和一條密道。
正堂之後,是李世民特意命人整修的“演武場”,劃分出跑馬、射箭、練樁等多個習練場地。而“承乾殿”的東西兩側閣樓群,則是皇子的妃嬪及宦僕們的內閣。殿外緊挨宮牆處另建起一座樓宇,乃是幕僚賓客的臨時休息之所。作為秦王的入幕之賓,李靖父子有時便會在此處處理公務。
“議事正堂”共有三層,頂層由雕破圖風簡單地圍隔出兩個“雅間”。立於頂樓,登高遠眺,目之所及盡見宮城之繁華,令人心曠神怡。此時李世民及幾個幕僚官員,正在此處商議被強迫承接的“龍瀛劍的賞劍大會”之事。
“夜已至深,諸位卻因世民而奔波至此,世民心中有愧,先乾為敬!”李世民將樽中酒一飲而盡之後,卻並沒有停手的意思。他又自行將酒樽倒滿,再飲一樽。三樽下肚後,方才罷手。
原來李世民、劉文靜和李靖自“紫宸殿”集會解散之後,卻並未返回各自的住所安睡。他們與太子李建成、王珪二人寒暄過後,便又聚到了這“承乾殿”的“議事堂”。裴寂則被李淵留下促膝長談。
除他們三人之外,李世民還命人將長孫無忌、房玄齡、杜如晦、段志玄等人也連夜召來。距離賞劍之期僅剩十日,各方均需部署妥帖,時間已是非常緊迫,刻不容緩。他與劉文靜和李靖均是半日水米未進,是以他吩咐在此“宴賓閣”擺好宴席,眾人邊吃邊議。
“世民,你慢些喝。”長孫無忌看李世民喝得有點猛,他瞧了一眼李世民盛酒的酒樽,足有半個海碗一般大,便忍不住勸了一句。空腹喝酒易醉,更何況是烈酒。他與李世民相識於微,且李世民已迎娶了長孫無忌的妹妹,兩人乃是郎舅關係,所以在一些非正式的場合,他二人便會直呼姓名。若叫爵位官階,反倒顯得生分。
“無忌,不礙事。這天寒夜冷的,眾位卻因我而離開軟榻暖褥,該罰!”李世民爽朗一笑,道:“大家不必拘謹,來來來,喝酒吃菜,暖暖身子。”為了增加與眾幕僚臣子的親近感,李世民私下裡總是謙稱“世民”,或是自稱“我”,而不稱“本王”。
一干人等紛紛落座之後,那劉文靜先開了口,“殿下,陛下此舉似乎頗有深意。”
李世民淡淡一笑,並未回答他的問題。他故意岔開話題,道:“方才多謝劉叔了!”他指的是在“紫宸殿”上,劉文靜替他“擋禍”之言。劉文靜比李世民整整大了三十歲,且於“太原起兵”之前,二人就相談甚歡,李世民一直尊稱他一聲“叔叔”。
“殿下,您快說說這賞劍大會到底是咋回事兒啊?”段志玄是武官,為人處事都耿直了些。他適才聽李靖將事情說了個大概,感覺似乎是一個難纏的活兒。為秦王殿下憂心的他,急匆匆地問了出來。
李世民望向李靖微微點頭,李靖會意,便將前因後果向在座諸位一一道出。
“殿下已有良策?”杜如晦聽罷李靖所言,望向主座上的李世民。
“自出‘紫宸殿’,我便在思索著此事。”他對李靖說道:“李卿,讓青鳥飛書予‘高人’,詳細告知此事,詢問‘高人’的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