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部分(第3/5 頁)
但它燃起的這把火對於帝國來說卻是非常致命的,它像多米諾骨牌一樣,推動著餘下情節的發展,導致了帝國後來的非正常死亡。
而同時期的宋江起義與其相比,只能算是小兒科。
第十三章太監童貫的突圍
引子
靖康元年(公元1126年)七月,童貫來到了南雄城外,跟隨他的是幾十個從勝捷軍裡挑選出來的精兵。
後面一隊人馬卷塵趕來。
童貫抬頭,看見為首的是監察御史張澄。
“童貫接旨!”
在跪下接旨的瞬間,童貫心想莫非是北事又吃緊,皇上又召咱家回京主持大局?
張澄面無表情,詔數了昭化軍節度副使童貫的十大罪狀,處罰也很簡單:砍頭,立即執行。
旨意剛宣讀完,童貫身邊的親兵們就拔出了刀劍,童貫的這幾十位親兵,都是當年童太師從西北戰場上收養的孤兒,身經百戰,以一當十,對童大帥更是忠心耿耿,誓死效忠。
“孩兒們罷手,快收起刀劍,勿驚欽差。”
童貫顫抖著手接過聖旨,對張澄笑了笑,說天下人都罵我弄權誤國,我童貫無話可說,但對官家(皇上),童貫卻從來沒想過背叛,富貴榮光是他們父子給的,當然現在這條命也是他們的。
“來吧,動手吧。罪臣童貫甘願伏法。”
張澄竟有些呆滯,沒想原本複雜的任務竟變得如此簡單,他抬了抬手,對眼前這位被帝國臣民稱為“六賊”之一的大奸逆竟有了一絲敬意,但念頭也僅是一閃而過。張澄大喝一聲,行刑。劊子手出列,手起刀落,童貫人頭伴隨著親兵的哀號聲在空中丟擲了一道漂亮的弧線。
那瞬間童貫感覺南雄的夕陽很溫暖,一如當年走進東京皇宮的那個下午。
太監童貫的突圍,在南雄落下了帷幕。
一
在中國封建帝國時代的權力最高層,圍繞著皇權,有幾種勢力盤根交錯,相互制約,共同奏出一曲權力交響樂。
這幾種勢力分別為:皇親、後戚、太監、士人(唐以前為門閥,唐以後為科舉文人)、邊將(邊鎮割據的武將勢力)。
在這之中,太監集團一直是璀燦的“政治明星”,也是中國歷史舞臺上的風雲群體。從秦帝國趙高,東漢的十常侍,蜀漢的黃皓,唐朝魚朝恩李輔國,太監集團非常活躍,呼風喚雨無所不能。
然而在北宋帝國,無論是後戚勢力還是太監勢力,抑或是邊鎮割據武將勢力,幾乎一下從帝國的權力舞臺上消失,舞臺上幾乎是士人集團在唱獨角戲。
用開國始祖趙匡胤的話說,這叫“與士大夫共治天下”。
北宋帝國的太監們在政治舞臺上風光不再,北宋一朝,宦官們的官位品級都比較低,與前朝同行比起來,待遇區別也很大,而他們想獲得在舞臺上機會不多的演出機會,只有唯一的一條途徑——搶本已沒落的武將們的飯碗。
軍職。
趙家皇帝對於武將的防範與猜忌,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常常派出文人或太監(以後者為主)到軍隊任監軍,賦予了監軍更多的權力,監軍常常可以代替主帥作出軍事決策,這為太監勢力走上軍事指揮官位置提供了溫床,也使帝國的太監隊伍出現了很多的優秀軍事人才,《宋史·宦官列傳》中載入青史的北宋宦官共四十三人,其中領兵立邊功者達二十七人。
帝國初期,在軍界最風光的是竇氏兄弟竇神興、竇神寶。
竇氏兄弟出身宦官之家,其父竇思儼(養父)是五代北宋初期的宦官,官做到皇城使,竇氏兄弟子承父業,也都淨身做了太監。
雖然開國名將如雲,但竇氏兄弟還是憑藉自己的軍事天賦在軍界打拼下了一席之地。竇神興曾經領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