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部分(第1/4 頁)
難改變你的戶口種類,匠戶就是匠戶,永世為匠戶,二是流民和當地居民因為有賦稅的問題也是嚴格區分的,而王動還真就象是從石頭縫裡迸出來的,沒留下一點蛛絲馬跡。接下來的問題是,張晉湘能派人去查王動,王晉湘也有可能,那以後朱姓的晉湘更有可能。張晉湘若要用王動,一定要幫他安排一個出處。
張保彎著腰出書房的時候,就聽得家主輕聲吟來
“上窮碧落下黃泉,兩處茫茫皆不見”
………【第二章 風起瀟湘 第十四節 張記瀟湘】………
瀟湘記自張晉湘岳父創辦以來,從郴州走到了長沙,在張晉湘的手上開到了大明朝十三個行省,東以京都,即南京為中心,在分管山東,浙江,福建三省,北以北京為中心,分管山西,陝西,河南三省,西南則是以長沙為中心,分管湖廣,江西,四川,福建,廣東廣西,雲南,貴州,擔子很重,這些年雖有張浩幫手,但張晉湘已經是滿頭白了。本來張晉湘是想把兩廣,雲南,貴州將交給張浩打理,自己只管中心地帶,燕王稱帝后,形勢生了變化。
瀟湘記進了京城後,便開始與朝庭綁到一起了,中國古代歷朝歷代都輕商,任何自然的政治的事件都可能會衝擊到商人。以前亡國之君,非降即亡,而永樂大帝碰到了兩個非常棘手的問題,元朝的皇帝居然是跑回老家牧馬放羊去了,被自己趕下臺的侄子也是渺無聲息,結果北邊那根弦不能松,國內乃至國外建文帝的下落也得去找。永樂大帝兵分兩路,一是國內的名山大川,另是海外,這是後話,但有一點被瀟湘記很敏銳的捕捉到了,前燕王,後永樂帝好象這些年在北京吃慣了饅頭不習慣吃米飯,在南京他好象不是很適應,當然這不適應更大的原因是建文帝的陰魂不散,讓他住在南京城裡總覺得有人在看著他。瀟湘記一直把握不住接下來的動向,長沙這個位置雖然在地理中心,但離政治中心太遠了,要不要更多的把力量投到京城去,一直是困繞張晉湘的大問題。
張家老大張科在京城已經多年,當初是張晉湘一手把他教大的,19歲那年(1390)張科正好到京城巡店,本來只是去見識一下京都的氣氛和繁華,結果正好碰上潭王事件,張科臨危不亂,及時通知父親大人妥善處理與潭王的關係,一面利用瀟湘記與其他王爺的關係,以及自己平時和讀書人的交往,緩解了一次危機,潭王自殺,沒有對瀟湘記產生一點影響,至此,張晉湘放手,把整個東南瀟湘記交給張科,並囑託,瀟湘記東南的生意不虧即可。有了這個許可,瀟湘記在京師成了讀書人聚會的場所,每有災荒更是救濟無算,深得朝庭賞識。
老二張強喜動,然動中有靜,張強自瀟湘記北京分行開店以來,就一直注意與燕王及燕王手下保持好關係,且張強喜動和燕王旗下將軍關係一直不錯,一來將行伍之人大多好酒,而瀟湘記這個不缺,且張強的酒量還特別大,酒一旦喝上話一定不會少,自然慢慢的能交上朋友;二來張強好武,本身武功也不錯,當年張晉湘狠下心來把張強送去老家學武,著實讓兩位夫人心疼了幾年,他的武功同樣也是得到了那些將軍的認可。同姓張,張強小河澗王張玉之子張輔一歲,平時也喚張輔為世兄弟,同時交好的還有張輔喊叔父的成國公朱能。張玉和朱能乃燕王麾下排第一第二的武將,正是如此,瀟湘記在北面一直展的很順心,一般是不大會有人到瀟湘記鬧事的。隨著燕王南京稱帝,張強的關係戶們都轉到了南方,今年正碰上皇上對交趾用兵,朱能新死,讓張強痛心不已。
張浩今年滿18了,張晉湘象當初培養老大老二一樣,邊教邊讓他去實踐,張浩成長的很快,現在湖廣一帶的事務交已經由他打理,張浩外放去掌管兩廣一帶的生意是早晚的事,但南面畢竟條件要惡劣些,所以張晉湘一直在猶豫。在張晉湘眼裡老三張浩不比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