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部分(第4/4 頁)
為四廂:一廂出船木梭櫓索匠,所有與船用木竹類匠師皆出於此廂;二廂出船木鐵纜匠,與船用鐵釘索錨鐵匠師歸此廂;三廂出艌匠,製作各式工藝船;四廂出棕篷匠,負責船布硬帆篷製作匠師歸此廂。每廂裡又細分有:析船匠、大木匠、細木匠、鋸匠、竹匠、船木匠、油灰匠、艌匠、箬篷匠、蘆篷匠、索匠、鐵匠等,每一廂定製為百戶,廂又分十甲,甲有甲長。甲長可以算是管理著日常生活事務,而平時這些匠師工作而有專門的作頭進行管理監督,這些作頭一般都是技藝高的工匠,且有一定的管理才能。
寶船廠本來只有士兵和匠師,由於船廠規模的變化和人員的增加,使的原來一些非專業的行業職能部門也擴大化了,別的不用多說,僅僅及照料用來搬運船廠之內建材的許多馬匹牲畜的御馬監匠役就多達千人,且還按著騾馬驢牛等細分。
在這本來荒蕪的土地上,船工的村落一個又一個的建成,新的村名也出現了,非常簡單的被命名為下保、中保、上保三村,這原於鄭和大人的一句戲言,他本人名為三保,於是新的村落就叫上保中保下保,合為三保。(這彷彿是南京人樸實可愛的另一寫照,如建國後,江北有幾個大型工廠,如南京鋼鐵廠,南京化工廠,於是新的城區就命名為大廠區)……
化名為孟卓杭的莊家家長的兒子莊焯航便是艌作作頭。
莊焯航自小喜歡操船控舟,一是他本來就在一個島上長大,另外就是他有一個很疼他的五嬸孃,五嬸孃是漁民出身,當年五叔外放到江西就是帶回了這個百裡挑一的俏漁娘回,這個俏漁娘有一門好手藝,做船的模型。五嬸孃給家裡的孩子們做了很多的小木船,結果真正喜歡擺弄這些小船的就只有莊焯航,莊焯航打小就讓五嬸孃娘教他做小船,直到莊焯航十六歲時,五嬸孃已經沒什麼可以教他的了。
莊焯航抽籤抽到了福建,然後再抽地點時,抽到了長樂。護送莊焯航到長樂的是五叔,五叔事先受了五嬸的囑託,便把莊焯航送到了長樂閩江的一個島上。讓莊焯航鬱悶的是,他幾乎聽不懂這個島上的人說的話,還好他是常州人,還能講些官話,這種官話在島上多少還有幾個人能懂。但沒過幾天,島上的漁民突然現,流浪到本島的這個細皮嫩肉的書生孟卓杭居然是個很出色的艌匠,而這時的莊焯航也現,有些東西不需要語言也能溝通,當他無意間拿出五嬸孃送他的一個小沙船時,周圍的漁民好象一下子就讀懂他了,原來自己擺弄小木船也可以當飯吃的,於是他就靜下心把自己的興趣變成了職業,成為了一個艌匠。
莊焯航一直不知道五嬸孃教的這些東西,其實是一門手藝,古代造船的木匠都不識字,更不大懂製圖這些東西,所以,每次造船及船裡的各種構件,都需要先制了小的模型,然後再據此放大造成實物,最後裝訂成船,這個做模型的匠師便是艌匠。
孟卓航與一般艌匠不同的是,他識字,且擅長製圖。每制一個船模,都能用模型和圖紙一起來教船木匠製作,不到一年的時間,他從一個艌工變成了個艌匠。
活做的好,人又文靜,長的又白嫩,一下子,艌匠小孟成了很多有女兒的漁民和匠戶心中選的女婿,不過,讓大家奇怪的是,艌匠小孟好象有點不近女色,各式各樣的漕船海船的模型對他更有吸引力。
永樂二年,長樂船廠奉旨造出洋福船,艌匠小孟被定為匠戶,戶籍入了船廠提舉司。
次年,諸多行省匠師遷戶京城,作為福船製作地福建,艌匠小孟也在徵招之列,與福建二十餘戶口船木匠一起,遷往京城龍江船廠。
龍江船廠此時已經集中了整個大明朝最優秀的匠師,其中艌匠有八十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