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部分(第1/5 頁)
這一說,是特地抽空來送緊要訊息。曹毓瑛等聽差伺候了茶水,隨即揮一揮手,讓所有的下人都回避。
於是李德立憂形於色地低聲說道:“上頭的病不妙!”
“怎麼?不是說鬧了一陣肚子,沒事了嗎?”
“晚上又發作了,一連瀉了四五次,洩瀉最傷人,何況是虛極了的?唉,諱疾忌醫,只不過半天的耽誤,弄得元氣大傷。”李德立又把早些時候說給德齡的話又複述了一遍。
曹毓瑛想一想,明白了他的話,皇帝諱疾,不肯召醫,又不忌生冷油膩,以致再度洩瀉,但是:“夏天鬧肚子,也不是什麼了不得的病啊?”
“別人沒有什麼了不得,擱在虛癆的人身上,就不是這麼說了。須知壽命之本,積精自剛。內經有云:‘精不足者,補之以味。’味者五穀之味也,補以味而節其勞,則積貯積富,大命不傾。所以治上頭的病,一直以溫補為主,用‘小建中湯’,加人參,附子,建其中氣,庶可飲食增而津液旺,充血生精,漸復真陰之不足。於今數月之功,毀於一旦。”李德立說到這裡,連連頓足,望空長嘆:“天命如此,夫復何言?”
聽這話,看這神氣,皇帝的病,竟是出乎意料的嚴重,曹毓瑛通前徹後想了一遍,為了確實瞭解情況,他這樣問道:“卓軒,岐黃一道,我是外行。請你打個比方行不行?”
“好比一座風雨茅廬,牽蘿補屋,苦苦遮蓋,只待壞天氣過了,好作抽梁換柱之計,誰知無端一陣狂風,把個茅草頂都掀掉了!你看,今後如何措手?”
“那麼,”曹毓瑛的聲音低得僅僅能讓對方聽見:“還有多少日子呢?”
李德立沉吟了一會答道:“想必你還記得,我曾說過一句話,只要‘平平安安度過盛夏,一到秋涼,定有起色。’”話已經很明白了,皇帝怕度不過盛夏。曹毓瑛極深沉地點一點頭,未再開口。
“琢翁,我告辭了,還要趕到宮裡去。”
“辛苦,辛苦!”曹毓瑛拱手答道,“我也不留你了。等你稍閒了,我奉屈小酌。”
“我先謝謝!”李德立遲疑了一下又說:“琢翁,‘大事’一出,頭一個就是我倒黴,那時還要請多關顧!”說著隨手就請了一個安。(未完待續。)
十、萬壽節誕(四)
主人攔阻不及,只好也照樣還了禮,一面急忙答道:“言重,言重。老兄儘管放心,你的事就是我的事。有何變化,但盼能隨時賞個信,就承情不盡了。”
“那是一定的。”李德立又說:“這是燈盡油乾的事,到時候可以算得出日子。”
這一說曹毓瑛略微放了些心。他就怕皇疾暴崩,措手不及,現在照李德立的話看,大限來時,可以前知,無論如何可獲一段緩衡部署的時間來應變,事情就好辦得多。
皇帝的病,給肅順帶來了極大的不安,因為聽欒太和李德立的口氣,似乎對診療已失去了信心,而皇帝在連番洩瀉以後,那種奄奄一息的神氣,更是觸目驚心。一旦“大漸”,必有遺命,議親議貴,顧命大臣中,少不了恭王的名字,更別說那個母以子貴的皇后了!權勢所在,難免衝突,雖不致鬥不過他,總是件極麻煩的事。
為此,肅順幾乎片刻不敢離開皇帝的寢宮,深怕在他不在御前的那一刻,皇帝下了什麼於他不利的諭旨,不能及時設法阻止。但他可以用“節勞”,這些理由來勸阻皇帝召見親貴,卻不能禁止親貴來給皇帝問安。
這天相約一起來視疾問安的親貴,一共三位,除了惇王和醇王以外,另一位是惠親王綿愉,皇帝的胞叔,行五,宮中稱為“老五太爺”。份屬尊親,肅順不敢出什麼花樣,遞了“牌子”,皇帝“叫起”,便引領著這三王直到御榻前面。
惇王和醇王都跪了安,“老五太爺”是